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097|回复: 1

在扬中的热土 挥洒创业的热情----扬中村官创业及团组织服务创业工作纪实

发表于 2009-7-7 22:14:5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扬中的热土 挥洒创业的热情----扬中村官创业及团组织服务创业工作纪实
发布单位:共青团江苏省委 权益部      发布人:赖海燕      发布日期:2009-7-3      点击次数:48

暑期来临,黄梅未过,火红的太阳照耀着扬中这块创业的热土。近两年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们,或在田间地头悉心照料已经萌芽的创业成果,或为实施推进其他创业项目奔波忙碌。他们的创业实践和经验,对于怀着创业梦想的新一批村官和逐年即将期满的“老”村官们无疑都是最好的示范。



田间地头创业忙



扬中村官段欢欢、曹阳、仇任重等分别是不同批次外地和本地村官的代表,他们以多样化的形式,别具一格的个性特点,按照“会干、苦干、善干”的要求加强实践锻炼,展示了新一代村官们想创业、敢创业、能创业的共同主题。

“青春因梦想而灿烂,梦想因贡献而多彩!”

段欢欢,女,2006年外地来扬村官,环境科学专业,任新坝镇双新村村主任助理、新坝镇团委负责人。2009年已到期,现解决了事业编制,留在当地创业。作为村干部,她认真履职,倾力作为,被镇江市委组织部评选为“镇江市千名共产党员好人好事”中的一名。作为基层团干部,两年多来,镇团委连续被评为扬中市“团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全市乡镇团组织中唯一一家“团工作标兵单位”,多个主题活动被评为团工作创新项目,个人被团省委评为2008年度优秀团干部。作为年轻人,她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初现成效,近期在省大学生村官创业大赛复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并荣获镇江市大学生创业明星称号。2008年,她借助团工作接触青年的优势和扬中实际,成立了扬中巨像青年创业团队,深入调研分析,制定了较成熟的可行性计划,率先实践网络创业,通过电子商务营销模式,整合扬中500多家电力电气(扬中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企业的资源,打造集资讯、项目招标、产品库、企业库、品牌展示、电气贸易为一体的综合性行业平台—“第一电气网”,目前已上线运营一年多,有力地推动了扬中电力电气工程岛的品牌建设,为扬中产业化发展注入时代血液。其实,早在2007年,她就利用农村远程教育网,下载生动实用的视屏资源,丰富网上党课内容,传播先进种养殖技术,开展网上培训,积极试验农产品网上销售,吹起了扬中特产—苦瓜茶漂洋过海的号角。

“青春作伴好还乡。”

曹阳,男,2007年当地村官,回乡创业的村官典型。入围省大学生村官创业大赛复赛,荣获镇江市大学生创业明星称号。他按照扬中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有机农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牵头成立扬中市绿野秧草专业合作社,致力于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产业,开展技术性较强的有机秧草设施栽培及产业化开发,并制定了详细的可行性计划。目前规模已达130余亩。经济效益上,预计每亩可实现3000斤产量、9000元产值、6000元收入。社会效益上,可带动和指导农户种植,解决就业问题,促进农民共同致富,预计户均纯收入可增加3000元左右。生态效益上,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扩大种植秧草面积,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和农业面源污染,增加土壤有机质,净化土壤环境,优质安全生产,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今日在基层一线经风雨,明日必定是绚烂的彩虹。”

仇任重,2008年省聘村官,25岁,外地人,法律专业,现任扬中市八桥镇创新村主任助理、团支部书记。他热情朴实,敢想敢干,富有强烈的创业意识,似有一股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勇气。他认为“一个村官没有致富能力,就没有号召力”,坚信立足基层能够磨炼自身、增长才干。他通过“投资方+养殖户+务工者+学技人”的模式,先后创办了两个项目即“创新江蟹养殖基地”及牵头成立了“扬中市蜂友养蜂专业合作社”,解决就业20余人,并带动了本地区15户农民一起创业。十月左右虾蟹成熟之季,也将是他的收获之季。2009年4月,到村任职期间,他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截止2008年底,扬中共有25名村官,他们知识丰富而又虚心谨慎,他们以群众利益为重,坚信事在人为,在岗立业,积累经验。青春创业已经内化为他们不变的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服务期满时创业激情仍在他们心中荡漾。

“大学生村官不能一时冲动创业,要向有经验的前辈请教学习。”

2006年外地到扬中的村官陈熊熊,计算机专业,因为调解基层矛盾的需要查找一份协议,却一个小时没找到,使他萌发了加强村级事务规范化管理的念头。他向村党总支书记提出了建立电子档案的建议,并用大量时间精力把建立行政村以来的所有档案分类整理,录入档案名目,用专门的软件进行电脑管理。目前,村档案室干净整洁,所有档案分门别类,排放整齐划一,查找一份档案只需花短短两分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2007年他服务的大众村被评为“镇江市档案管理示范村”,本人也被评为“镇江市档案工作先进个人”。面临服务期结束,他仍有很强的创业意愿和热情。他认为,大学生村官涉世未深,切不能凭一时冲动去创业,要深入市场调查,对自己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同时也要多向有经验的前辈请教学习。

“解决三农问题最根本的还是在于人的作用,人是决定性因素。”

2006年到村任职的本地村官施华,在网上看到先进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的经验时,联想到市里两个鼓励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号文件,萌生了搞高效农业、特色农业、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想法,他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在网上搜集资料,到镇上请教农业专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促使该村自筹50多万元建成了一个占地100余亩的马兰生产基地,带动了36户农民参加,2007年以来销售近百万元,农民从中净增收入近8万元。在该村的带动下,镇上的万福、利民两个村也新建了马兰生产基地。随后,一个以发展野生蔬菜为主的扬中市神农野生蔬菜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开创了先河,成为全市、全省首家野生蔬菜专业合作社,走出了一条增加农民收入的新路子。

“一年半来的学习让自己不再像当初那样迷茫。农村工作必需持久地做下去,只有自己做出了成绩,别人才会相信。”

2007年计算机专业的当地村官秦伟,在村、乡镇、共青团多岗位工作过,他利用专业优势,开展农村远程创业教育,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开展农业补贴核对工作,使国家的优惠政策真正惠及群众;排解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稳定,在和不讲道理、素质差的群众不厌其烦讲道理过程中锻炼口才;协助落实新农村养老保险工作,挨家挨户宣传,引导守旧农民转变观念。其父母就是创业成功的例子,他想在兰花种植方面自主创业,但希望充分调研,在拿出可行性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实践。



办实事,解难题,团组织做创业青年的良师益友



2005年以来,扬中共青团找准服务党政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以“星火燎原”青年创业行动为主题,以服务为核心,立足青年特点,发挥自身优势,以“四个一”为途径,拓宽服务渠道,增加服务项目,提高服务水平,组织引导青年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作出积极努力,成为青年创业的良师益友。

营造一种勇于创业的氛围。通过开展团内组织生活、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创业成功人士、专家讲座、论坛、交流、政策讲解、参观企业、税企联谊等方式激发青年创业意识,启迪青年创业思维。开展调查摸底,了解到除大多数青年聚集在村办企业外,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企业供销员、农村“两后生”、大学生村官有创业意愿和需求,大力宣传创业的方针政策,为引导青年走上自我创业之路打下良好基础。

构建一个功能完备的创业服务网络。抓创业指导。整合资源,调整市级、积极指导镇区成立创业指导委员会,帮助青年领会好、用好各项扶持政策,创造良好的社会服务环境。抓创业培训。联合农林、劳保等部门三年来举办SYB青年创业培训班7期,累计培训学员430余人次。适应需求,科学设置,创新形式,健全机制,打造有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的 “培训项目品牌”。建立稳定的实训基地、就业基地,探索远程教育培训,构建政府、培训机构、用人单位三方参与机制,举办各类“订单式”、“定向式”技能培训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抓创业扶持。积极联合信用社、工商、财税、劳动、农林等部门,讲解、争取优惠政策,多渠道为青年创业提供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加强与邮政储蓄银行合作,通过信用担保等方式,积极帮助创业青年解决资金困难。

创建一批特色鲜明的创业实践阵地。争取劳动、工商等部门支持,建立青年创业服务中心,提供信息、发布项目,努力为城乡青年开辟就业创业的绿色通。与人事部门联合,建立了10家扬中市级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和2家省级毕业生见习基地,分别给予实习生每人每月300元、500元的见习补助,并办理意外人身保险。成立大学生村官俱乐部,搭建交流平台,为广大青年追求创业开启成功之门。

培养一支业绩竞显的青年创业典型队伍。开展两届扬中市农村青年创业先锋等典型评选,发挥青商会“外联内带”的龙头作用等,通过电视、新闻、专栏等形式加强宣传,不断激发青年的创业理想,扩大社会影响。



扬中创业的土地火热



扬中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是富有创业精神的城市,是一块创业的热土。改革开放之初,凭借“四千四万”的创业精神,扬中人创造了独树一帜的“供销员经济”现象。30年来,扬中人勇于开拓、敢于创业、善于创业,扬中的经济实力和民富水平不断提高,是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的县市之一,均量指标多年保持在全省前列。市委市政府鼓励青年无论在哪行哪业、不论是内资民资、不管在国企私企,每一个领域都是广大青年的创业之处、立业之所。青年要个个争当创业先锋、人人争当率先模范,少睡觉多办事、少花钱多干事、干大事干成事,在促进扬中率先发展中迸发出无穷的青春能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青年创业在扬中已经不是个体现象,而是青年群体形象。2009年3月,仅油坊镇团委一项统计,有创业意愿、需求的农村青年有近150人。扬中因为青年想创业、个个争创业而充满生机和希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8 21:43:55 | 查看全部
挥创业热情,扬新人风采,早星级服务!查列老师在板块做了很多工作,老师辛苦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