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明晰,突破关键技术
自动化所以智能化立所,横跨控制和信息两大学科领域。其“一三五”规划中的“一个定位”正是智能技术;“三个重大突破”分别聚焦复杂系统的智能控制、海量信息的智能计算以及集成化智能系统;“五个培育方向”瞄准的是国家需求和应用领域。
王东琳表示,在近几年的发展中,自动化所的“三个重大突破”和“五个培育方向”取得了长足进步,有的领域突破若干关键技术,创新与系统集成能力不断强化,取得了若干重大创新成果,在相关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比如,在复杂系统的智能控制方面,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开展智能机器人研发,自动化所研发的智能机器人已应用在工业、健康和服务等新兴产业中,正发挥着引领作用。其中,“基于环境约束和多空间分析的机器人操作理论研究”获得了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另外,在海量信息的智能计算方面,自动化所整合在文本、语音、图像、视频信息的深度处理能力和综合系统能力,在大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方面取得了系列成绩。
2014年,自动化所与《中国日报》共同建立新媒体联合实验室,通过“全球媒体云”综合平台、媒体传播影响力分析子系统、事件专题传播分析子系统,推出了一系列媒介传播影响力分析报告,受到广泛好评。
还有,在集成化智能系统方面,“万亿次极光系列代数运算微处理器”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面向感知中国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的支持,创新性地提出“代数运算微处理器(MaPU)”的概念,通过体系结构的变革,提升硬件层次。目前已完成芯片前端设计,在智能电视、无线通信、超算等示范应用系统推广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再有,在智能医学方面,自动化所科研团队研发的肿瘤切除术中导航系统,将光学分子影像术中导航系统应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肝癌肿瘤病灶切除和胃癌淋巴结切除的临床治疗中。该技术先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等全国7家医院200例病人的临床治疗中获得成功。该技术被证实可以客观、精准地对肿瘤原位病灶、微小病灶、前哨淋巴结等进行术中实时导航定位与边界划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