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2月4日,立春。
上午,记者走进东山街道祥和社区:公园健身文化广场一角,几位年过半百的居民,迎着明媚的阳光,将二胡拉的或铿锵或悠扬;主场位置,20多位妇女甩掉了棉衣伴着欢快的音乐,学着木兰扇;在文体活动中心,篮球、羽毛球、门球、乒乓球脆声交错;在社区老年大学教室,几十位老年学员们正俯首作画、练习书法,交流心得。
“咱们社区的文化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那可离不开一个人。”退休老党员赵义亮说,“他就是蒋传兴,是我们社区老年大学的‘一把手’,一名老党员志愿者。他,可是咱退休老人们的‘领头雁’哪!”
“耄耋之年不解鞍,不改清阴待我归。”蒋传兴,今年75岁,鹤发童颜,精神矍铄。1984年,他从某航空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先后任九一○厂机电科长、安检处长,2000年退休后义务担任老年大学校长,至今已有15年光阴。
“我从小就喜欢文艺,一听到琴声,一看到书画,就有一种书为心迹、画为心声般的流露。我这辈子都与文艺工作摸爬滚打在一起,越老就越把它当成一种使命。”在存放几十座奖杯、证书的办公室,蒋传兴放下手中的书,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退休回归到社区,自己才发现祥和社区文化底蕴深厚。社区老年大学创办于1997年,开设4个专业,书法、音乐、保健、政治。2000年,蒋传兴接过“校长”的接力棒后,又陆续成立了门球队、舞蹈队、太极拳、太极剑、木兰剑和秧歌队等8个协会。十多年来,在省、市举办的书法、门球、太极拳、太极剑、木兰扇等比赛活动中,社区参赛者荣获一、二、三等奖的达1000余人次。其中门球队2002年成立,迄今获得24块奖牌,一次全国第二,省市矿15次第一;会员钟丽丽在第一届全国体育大会,拿到木兰拳、木兰剑、健身秧歌4个第一名;在全国健身秧歌大赛中严华、尹淑华、胡宾、王秀文等会员还得了二等奖;省第九届运动会孙月秀和钟丽丽分别获得了太极拳、木兰系列表演一等奖;书法家曹化增也荣获全国第二届“四方杯”、第四届“黄山杯”老年书法大赛特等奖、金奖……
细数学员们的成绩,蒋传兴的脸上满是自豪:“因为爱好,所以用心。大家喜欢某一项活动,自然就会多投入一份精力,有付出就有回报,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赵义亮,是社区一名文化志愿者。他见证了老年大学成立后,社区文化面貌的改变。“2000年前,社区只有几个人扭秧歌,蒋传兴组织指导老年大学文化工作后,立马就变了样。他就是伯乐,准确发现蛰伏在社区里的文艺能人,鼓励他们带动居民们,培养大伙儿对书画、对戏剧、对舞蹈的热爱,让居民们成为社区里的明星,将文化生活搞的风生水起。”
拉二胡、唱红歌、扭秧歌、书画、弹琴,蒋传兴就如一位辛勤的耕耘者,利用社区这块丰厚的文化沃土,把文化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拧成了一股绳,在文化惠民上出实招,将健康的、高雅的文化种子播撒到各个角落,吸收辖区内500多名文艺爱好者参与,每年组织文体培训百余次,正式和非正式演出50余场,演出文艺节目100多个,观看群众近万人次,满足了社区不同层次、不同年龄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社区里,有居民戏称老蒋为:“造星”者。因为,他所带领的老年大学,打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社区明星。
老年合唱团指挥水佑海介绍,他们这个“草根”合唱团的成员全部来自社区,年纪最大的有90岁,大部分都是70岁以上,参加合唱团就是为了自娱自乐,丰富晚年生活。老人们坚持不懈地训练,从学唱歌、学简谱开始,逐步学习乐理知识、声乐知识、表演技巧等,合唱团的整体水平提高很快。从原来的小组唱,发展成为现在的大合唱。老人们学了多首歌曲,学习了许多音乐知识,陶冶了情操,增进了友谊,也分享了欢乐。
老年大学作为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的领头羊,对社区各场馆的文体活动起到了引领和带动作用,把文化与梦想种进千家万户。
“打造草根明星,让大家都参与进来,感受到书画、戏剧、舞蹈所带来的生命活力。”老蒋说,现在人们不会再满足于温饱,而是讲究个生活质量。“社区老年大学,就是将退休居民打造成‘明星’的摇篮。咱们社区几千口子,能做一个社区明星,也是蛮骄傲的事儿!”
记者 徐志勤 实习生 施然 通讯员 岳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