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各式各样的头饰、各种款式的刀剑……演出只要一开始,淮北市豫剧院的道具师常仁光就开始忙碌起来,他清楚地知道每一个演员要带的头饰,也知道舞台上每一个小兵子小卒子手里拿的是什么刀剑。看似忙碌,但是在常仁光的眼中,只要做到了下手早、早准备,也就能保证演出的顺利。
“我就是做绿叶的”
花甲之年的常仁光给自己的定位就是老绿叶,年幼的时候,常仁光因为嗓子不好,选择了武生。“我就是做绿叶的,还是老绿叶。”常仁光很能想得开,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不能在舞台上翻跟头,他开始和师傅学整理道具。“不要以为整理道具就是把它们放回原位这么简单,这里面有很多的学问。”常仁光带着记者来到豫剧院的库房,打开了其中的两个箱子。箱门一打开,各式亮闪闪的头饰就出现在记者眼前。
“这是凤冠,也是所有戏曲头饰里最豪华、最重的一款。”常仁光把凤冠小心地用左手托起,右手轻轻地顺了顺上边的串珠,并仔细把上面的珠子整理好。这些头饰大多都是用纸浆压制而成,日常放置的时候,不能压、不能挤。“要是遇到头饰有些小损坏了,演出结束后,就要想尽办法进行修补。”平时,这些头饰要收起的时候,常仁光会用鸡毛掸把上边的浮灰轻轻弹去,然后再用湿毛巾,把上边的各种装饰都小心地擦拭一番。“都是易碎的东西,动作一定要轻,一不小心就能碰掉。”各种式样的头饰,在记者的眼中几乎都没有区别,但是在常仁光看来,这里面却千差万别,“皇帝的头饰是很好认的,因为只有他自己能有这样的头饰,官员的头饰区别就不大,就需要仔细看了。”
带头饰和扎靠是有技巧的
演出开始前一个小时,常仁光就要按照本子的记录把所有的道具都准备好。头饰、刀剑、桌椅板凳,这些工作都做完后,常仁光还要帮助演员带头饰和扎靠。“不要小看这个戴头饰和扎靠,这里面的技术含量还是很高的。”常仁光拿出了一件小巧的头饰,亲自给记者示范了一下。头饰在记者头顶固定后,常仁光顺好带子后,轻轻一使劲,头饰就固定好了。“要是年轻的演员上台,这绳子就不能系得太紧,否则他们会感觉到头疼、想呕吐。”说话间常仁光手中的绳子一紧,记者马上就感觉到太阳穴附近有绷紧的感觉。每次常仁光帮演员系绳子的时候,都会根据他们演出的时间,进行调整松紧度。“演出时间长了,带子就得稍微松一点,否则一场演出下来,演员受不了。演员要是年轻,也不能系太紧,他会不适应。武戏一般时间都不长,这时候就需要系紧一点,不然动作大的时候,头饰容易掉下来。”常仁光说,这系绳子既需要系牢了,又要演员感到舒服,这就需要有一定的技巧。
绳子的打结,也不像记者认为的只要一系就成了,“只打一个结的话,演出中容易松动,一般都是打两个结,这样才能固定住。”说着常仁光的双手很灵巧地打出了两个结,记者上前拽了一下,发现这样打结后,绳子系得更加结实了。同样的道理,扎靠也是如此,如果扎松了,演员身后的旗子就会歪甚至掉下来,扎得太紧了,演员会很不舒服。
演出后依旧忙碌
演员一下台,常仁光会第一时间,帮演员把头饰摘下来,把绳子系好后,挂在一旁。“演出的时候,我的精神得高度集中,特别是下乡演出的时候,观众很轻易就能进到后台,一眼看不见,头饰和刀剑就到了观众的手中。”所有的头饰中,皇帝的头饰是最受人青睐的,一不留神,就会跑到某位男观众的头上。常仁光介绍,舞台上用的刀剑,看着光光闪闪,其实里面就是用竹子做的,外边包了一层锡纸,很多人不知道,拿起来就舞,一使劲,这些竹子就断了。除了帮演员换头饰,看好小道具外,常仁光还有一项工作要做,就是更换舞台上的道具。一场戏演出结束,他和同事要在第一时间上去更换道具,小到茶杯,大到沙发,都是及时更换。
演出结束后,常仁光会把演出的道具都收集好,这些工作全部结束大约需要近半小时的时间。“要是遇到下一场演出需要更换演出地点的,那就更忙碌了。”头饰和刀剑都是易碎的东西,每一件都要小心迅速地装到箱子里。“大家就是一个团体,不能因为自己的动作慢而耽误大家的时间。”
如今,常仁光已经退休在家,想起昔日舞台上的演出,他笑呵呵地说:“其实我就是豫剧院的绿叶,从小绿叶做到了老绿叶。但是,这些年来,我一直很开心。”采访结束后,常仁光把那些曾经伴随他多年的道具一件一件轻轻地放到箱子里,他手上的每一个动作,都让人觉得他拿起的是奇珍异宝。
记者 郭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