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18|回复: 3

读书是人生的"压舱石"

发表于 2015-3-24 17:16:2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习主席在接受俄电视台专访时指出,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充分揭示了读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笔者认为,在意识形态领域日趋复杂的今天,唯有静心多读书、读好书,方可辨清方向,抑制住心情浮躁,增强定力,更能成为人生的"压舱石"。

近年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不少人的阅读时间都在逐年下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时间把握和分配不合理,读书时间被挤占;另一方面阅读氛围也不浓。阅读率下降,知识的更新速度自然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在价值追求日趋多元的大背景下,极易使人浮躁颓废迷失方向。理想信念和道德价值追求产生偏移,犹如行驶在大海上的空船,没有"压舱石"的帮助,是极易在风浪中迷航或翻船的。

曾有位年轻人向作家杨绛倾诉人生困惑,杨绛告诉他,你迷茫的原因在于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书本是精神生活的入口。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有一位学者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本好书,不仅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更是人生道路上的指示灯,能给人以启迪和感悟。那么,如何在书中寻找到所需的"压舱石"呢?

首先要多读经典。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蕴含着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等人文学科的经典则蕴含着许多人类思想的精髓。经典可以让人由遮蔽变得澄明,掌握对世界的认知方法,也可给人以力量,最终培养人的理想情怀,树立凌云之志。

同时,要保持心静。古人云:"治学之道,首在心静。非心静无以致远。"当浮躁焦虑占据内心,就难以做到静心学习,也必然学不到真正有用的东西。读书犹如练气功,平心静气、意念集中是前提。在席卷而来的物质大潮中,更需静心阅读,在书中找到安静世界,在书中倾听内心的声音、寻找人生的智慧。毕竟,文字的森林就是精神的氧吧。阅读使你高贵,给你力量,让你优雅和敬畏;失意时,它对你和他人一样慷慨和宽广。坐下来静心读书,精神就开始愉悦,思想渐渐驰骋,不知不觉中就可历练出一种沉静的心态。古人把读书比作磨剑,"十年磨一剑",磨的就是心性,祛除的是浮躁。

更重要的是贵在多思。学而不思则罔。读书就是要养成思考的习惯,学会望星空、踱方步,将工作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深入进行思考,去伪存真,明辨是非,只有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知识。学而常思,才能激活新思维,方能站得高、看得远,方能练就见微知著的洞察力、明辨是非的判断力,方能在纷乱的思潮中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始终立场坚定。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关于读书学习有句名言:"注意你的思想,因为它将变成言辞;注意你的言辞,因为它将变成行动;注意你的行动,它将变成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它将变成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它将决定你的命运。"实践也证明,读书使人看得更远,站得更高,更为人生准备了所需的"压舱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4 17:17:07 | 查看全部
古人云:"治学之道,首在心静。非心静无以致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4 17:17:52 | 查看全部
读书,是一种积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4 17:18:08 | 查看全部
长年累月的积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