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老头·G
  在我们老家,乡亲们都有养蜜蜂的习惯,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吃白糖红糖得凭票购买。于是,几乎家家户户养蜜蜂,这不算“资本主义尾巴”,只要你不拿去卖就成。养了蜜蜂,就有蜂糖吃,端午节吃麦粑,中秋节吃糍粑,春节吃汤圆,都靠这个蜂糖。据说一桶蜜蜂有几万只,多的有十几万只,只要蜂王在,所有蜜蜂不论飞多远,采没有采到花粉,都是要飞回到蜂王身边的。
  想到人,人也一样。“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歌声里面洋溢着喜气洋洋的归心似箭。对于国人来讲,几乎每年过年都是一次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候鸟式”短暂迁徙,数亿国人将跨越千山万水,忍受路途拥挤不堪的艰辛和痛苦,匆匆被一列列火车或是汽车装回到那个叫“家”的地方,因为,过年就是回家,回家才是过年。有父母健在,那才叫家。在“家”里,和家人同享天伦之乐、感受“过年”的快乐。
  今年我们几姊妹回老家陪一直独居在乡下不肯离开那块土地的老母亲过春节,在院坝里,我一曹姓的表哥指着屋檐下飞来飞去的蜜蜂对我们说,你们这些儿女就像那些蜜蜂,不论你飞多远,都是要归桶(箱)的,因为蜂王还在桶里。是啊,你看春节,一年四季在外漂泊的儿女,只要老家还有老爸老妈甚至爷爷奶奶辈健在,无论路有多远,心有多苦,都会不辞劳顿,马不停蹄地往回赶,为的是围在老人身边,享受团聚的快乐。家是港湾,家人是我们努力奋斗为之付出的牵挂,出门在外不管多苦多累,想着可以过年回家和亲人团聚,瞬间都不觉得那么苦,那么难,甘之如饴。
  国人对回家过年有一种近乎宗教般的虔诚,在我们这个民族历史上周而复始的演绎和一代又一代的沿袭。家是唯一可以憩息的港湾,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身上有了伤口也只能自己舔,痛了,累了,哭了,也只能找个无人的地方,默默流几滴泪,然后还得装出一副光鲜的模样去面对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而只有回到家,回到父母身边了,才可以卸下面具,放下疲惫,你可以娇嗔、调皮,不需要任何矫饰,可以大声笑,可以放声哭,可以大碗喝酒,可以大块吃肉,甚至还可以大声放屁都可以肆无忌惮,无所顾忌。不需要任何戒备,不需要任何表演,直接面对存在本身。当你看到老爸老妈忙前忙后,脸上还绽放出喜悦的笑容时,再多的苦痛,都会在这期间烟消云散,如释重负。睡觉也不用设置起床闹钟,一觉睡到自然醒,悠哉美哉!
  这就是家的魅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