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预防性切除,国内大多通不过
朱莉日记:
一次简单的血液检查,我被查出有基因变异,这意味着我有87%的可能患上乳腺癌,50%的可能患卵巢癌。我的母亲,外婆和姨妈都因癌症去世。对于我个人,医生建议手术摘除。并在家人发病年龄的至少十年前进行手术。母亲确诊卵巢癌时49岁,我今年39岁。
“预防性切除,在国内很慎重,原因有很多。”浙江省肿瘤医院妇科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朱滔说,首先从基因角度来说,美国、澳大利亚等欧美国家已经制定了完整的基因图谱,在基因诊断上还是比较领先的,所以患者容易接受预防性切除,医生提出该建议时,也容易被通过。
“欧美国家的白种人和我们中国的黄种人,在人种上有差异,欧美人认为该基因突变会增加卵巢癌、乳腺癌等患病风险,但我们国内却没有这么明确的对应关系,预防性切除的证据就不足了。”浙医妇院外科副主任龙景培副主任医师说,国内如果女性因为该基因突变而提出预防性切除,必须提出申请,但最终医院的伦理委员会还不一定会通过。
“BRAC1这个基因和许多癌症有相关性,除了卵巢癌,还和大肠癌、腹膜癌、内膜癌等有相关性,朱莉切除了卵巢,卵巢癌是预防了,但是大肠癌等癌症的风险并不会因此降低。”朱涛医生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