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深圳特区报记者叶志卫陈震霖
宝安区连日传来令人欣喜的消息:全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数已增至1235家,稳居全市第二位,占全市的30%。短短两年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实现爆发式增长,其增速在国内罕见。与此同时,宝安区去年全区专利申请14360件,居全市第二位,同比增长9.28%,创新能力强劲。全区2014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2927亿元,同比增长12.4%,占到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8.4%,宝安区科技创新强区战略加快推进。
分析人士认为,宝安区的经济发展特征,已经由过去的要素投入转变为创新驱动,由产业的空间“单元”转变为产业空间“多元”,形成了知识、资本、园区等各种创新要素有效参与的开放创新大平台。
创新要素实现有效集聚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整合创新资源、有效发挥创新载体的协同作用、推动科技资本的有效结合……记者在宝安区采访了解到,该区不仅培育创新主体,还围绕创新链的各环节构建起了开放、多元、共生的体制机制。
目前,宝安区形成以桃花源科技创新园为核心,28家科技创新园蓬勃发展的局面,其中由社会力量建设的园区21个。宝安区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导向、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方针,先后出台多项创新载体发展政策和规划,产业的空间由“单元”转变“多元”,各方力量参与载体建设使得“知识、资本、园区”优势的有效叠加,形成了人才、资本与科技的“硅谷效应”。高新奇战略新兴产业园区作为宝安桃花源科技创新园的分园之一,园区与入驻企业早已不是简单的承租关系,这种知识、资本与园区叠加的效应已经显现。园区内的特富特科技有限公司,是目前全世界唯一一家能够生产大功率环形磁性器件的企业,企业客户全部是全球500强。2013年,该企业慕名入驻高新奇园区,草创初期,高新奇就对其进行了风险投资,此后还免费为其向银行提供700万元的担保,解决了创业的资金困扰,还为其开拓市场、牵线搭桥、做政府资助申报、人才补贴申请等等。“类似像支持特富特发展这样的投贷联动,解决科技型企业早期发展的资金问题,已经是我们园区的一种成熟做法。”该园区负责人说。
“四大计划”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
据宝安区科创局负责人介绍,今年,宝安区将全面实施“四大计划”,即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计划、上市企业倍增计划、园区企业集聚计划、国际人才引进计划”等四大计划。
华讯方舟正是在这种科技创新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企业,这是一家专注于高速移动下宽带通信技术研发和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2014年,华讯方舟工业规模产值超过57亿元,销售收入约55亿元,最近成功借壳上市,控股了中国恒天集团下属上市公司恒天天鹅,成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第一股。现在,华讯方舟正在打造中国新时代的超高频微波通讯技术孕育基地——中国天谷,预计项目建成后,五年内产值将超过千亿元,将成为深圳又一家“华”字头的龙头企业。
随着近年来政府和社会研发的不断投入,宝安区的高科技企业在电子信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等领域都有涉及,主营业务收入已经逾千亿,大量知识密集型企业已经成为宝安区的中流砥柱。
宝安区明确,今后3到5年,要通过政策和资源的倾斜,培养出更多百亿级规模的科技企业,同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含量,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可持续高速增长。
新引擎催生转型发展新动力
今年初,在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结束不久后,宝安着手在创新驱动上推出全方位的举措,明确宝安区的科技产业发展路径,打造深圳西部创新高地。
今年,宝安区将就如何创建深圳国家自主示范区的核心区出台建设方案。据宝安区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透露,该方案将重点编制示范区综合规划,亮点在积极争取创新政策先行先试,目标是形成集聚创新资源,推进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建设。
宝安区今年还将出台《智能穿戴、机器人专业发展规划》。在宝安区,产业比重占到全市的60%;机器人产业方面,产值和企业数量同样比重过半,宝安已经成为国内智能穿戴和机器人产业的重镇。今年宝安区将强化专业园区打造,突出创新园产业特色,协同各界力量打造智能穿戴、机器人、新能源等专业创新园。
此外,宝安区还将成立科技创新园联盟,构建起以桃花源科技创新园为核心,组织起全区科技创新园、知识产权、创投资本、银行证券等机构,推动全区科技创新园做强做大,各类载体和创新平台将向高端化发展。
来源:中国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