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记忆中的年画 作者:白峰
过年的时候,挂在家里的画叫年画,有贴在门上的画是门神;有贴在厨房里画是灶爷;有贴在墙上的是年画……
一年到头,各种各样的画会进入每家每户,这些画为社会增添幸福,为雅室增添美丽,为家庭增添温馨。挂在墙上的画装点房子;贴在门上的秦琼敬德装点门面,而且保家护院;贴在厨房里的灶爷,上天言好事,下天降隆福。年画真是画在纸上的画,写在每个人心里的美丽和幸福。
可是如今,年画很少了,似乎很少见到了,尤其在城里,由于楼房建设及其屋内装修的改变,年画失去了市场,在农村也慢慢淡了很多,门上有秦琼敬德把门的少了,家家户户都有一条狗守家护院。厨房里的灶爷也变了花样。贴在墙上的画也不再是胖娃娃,而是一些国画,或者其他东西。
记得小时候,春节到了什么买不买,得购买几副年画,有四扇屏,要不山水,要不人物,还有那个胖娃娃,胖娃娃骑在鲤鱼身,喜喜哈哈。购买来的年画,一到晚上,我们把扫干净的房子,先在底里糊上一层报纸,然后在炕头上,或者说是显眼位置,都要把年画再贴上去,这些一直伴我从农村走出来。当然,当时还要购买秦琼敬德贴在大门上,更要购买灶爷贴在厨房里,如果来不及购买灶爷,父母就会写上一幅小对联贴在厨房灶爷的位置上,也算做年画。
这些年画,大部分是版画,尤其是门神灶爷,都是印刷厂用木板印刷出来,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东西,不管你是谁,贴在门上的门神,贴在厨房的灶爷,都一模一样,但挂在谁家就不一样,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情,不一样的景。
现在失去了的年画,依然在记忆中,更写在了历史中,但其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可以说追溯到商代,可以说商代到隋代是年画的萌芽时期,当然门神画在尧舜时期就出现了,唐朝年画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当时的唐朝经济发展,文化昌盛,可以说催生了诸多的年画,宋朝出现的纸画就是年画的一种,明朝称画贴,清朝称画片,而正式称作年画,应该是清朝光绪年间所有的这些都正式称作了年画,之前虽然不叫年画,只是叫法不同而已,都是年画的发展过程。
这样说来,年画历史悠久,而且非常兴盛,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年画的历史烙印,也有历史的记载。唐太宗李世明在生病期间,梦里常听到鬼哭神嚎之声,以至夜不能眠,秦叔宝和慰迟恭二位大将主动请缨,全身披挂守护在宫门两侧,结果宫中果然平安无事,李世民觉得二人太辛苦,心中过意不去,命画工将二人的威武形象画在宫门上,称之为门神。这也是如今为什么人们要在门上贴门神秦琼敬德的画了。
年画虽然在记忆中,但也在文化中,如今无论是农村,还是在城市,我们应该把年画的根留住,让年画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文明宣传画,或者是那些先进人物,都可以进年画,通过年画这种形式进行宣传,既宣传了这些人物,让文明风劲吹,更留住了年画的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