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调车场上滚打磨练
——记山东省青年岗位能手踪家飞
他被路局破格录取为“工人技师”,随后又在激烈竞争中被车站聘为值班副主任而走上管理岗位。已近而立之年的踪家飞,而短短的几年中,用勤奋的汗水、青春的活力,“编织”了一张激情燃烧的安全网。
1997年,年仅20岁的踪家飞毕业于包头铁路工程学校,来到徐州北站运转二车间丁班。面对忙碌的调车场,他迷茫了,高昂的情绪一落千丈。时任铁鞋制动组组长的全国劳动模范吴瑞桐发现了这个年轻小伙的“活思想”,深情地说:“岗位虽平凡,但平凡并不代表平庸。”寥寥数言,让踪家飞感到脸红。他庆幸自己遇上了一位优秀的劳模老师。
没有精湛的业务技术,何谈理想抱负!看到师傅们较高的业务素质,踪家飞记下了第一篇日记并确定了奋进目标。他虚心向师傅学习,扎实苦练硬功,把车间、车站每一次的业务考试和练功比武都当作检验自己业务水平的考场。1999年,他不负众望脱颖而出,成了驼峰连接员。由于本职工作是与车钩打交道,他便利用业余时间及试拉的空闲,向列检人员请教各种车钩的构造及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认真学习研读各类规章和业务书籍,并结合自身岗位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此后的三年中,他夺得路局练功第二名的佳绩,被路局破格授予“工人技师”。
2000年,已成为班组长的踪家飞大胆探索出“每人担当主提五列”的工作法,即一人试拉并担当20辆以上大钩车组的提钩,一人监钩一人帮钩。这样既做到了劳逸结合,又使每列车都在三个人的监护下解体,大伙的工作精神状态明显好转,作业标准化得到了落实,安全有了保障,这一先进方法也得到推广,颇受好评。
2003年,他成为全站最年轻的丁班调车长。在他的带动下,全大班调车组迅速形成一个学业务、遵规章、赶先进、争上游的良好风气。2004年,该大班的一、三、五调还被评为路局一级调车组,他个人也被评为车站唯一的“山东省青年岗位能手”。
2005年,踪家飞通过竞聘,被任命为甲班副主任。初到甲班时,安全很不乐观。熟悉驼峰现状的他,深知车列解体的安全关键在拉风,只要排风彻底,不出现咬钩、抱闸和途停,枢纽就基本上保证了畅通。为此,他根据自己的经验三令五申:确保拉风质量,坚决杜绝抱闸上峰。每天,他盯岗在峰上,只要发生问题,他总是第一个出现在途停车辆跟前找原因。在处理中,他一改过去不问青红皂白发“三违”扣钱的做法,通过班后分析和借点名的机会,向全班通报,以引起所有参与作业人员的注意。
通过他的温情管理和言传身教,大班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以前是待机空闲侃大山,现在是学业务;以前制动员休息室脏乱的像难民窟,现在是干净整洁。伙计们在这种幽雅温馨的环境下工作学习,心里高兴。车间领导说,有这样的好干部领着,甲班能连续保持安全稳定,没出现一次人为的责任事故也在情理之中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