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四十年来的写作》中说:“四十年来,我一直兢兢业业地没有放下笔,一来是由于写作是一份乐趣,放弃了会感到空虚。二来则是希望写作鞭策自己日新又新,至少使心灵与思维保持敏感清新。”“我不喜欢玩文字游戏,或故作惊人之笔。认为‘平易’并不是‘平淡’、‘平庸’,要写到平易才是功夫。”她确实做到了,她的散文平易近人,但绝不会让人觉得平淡平庸。
喜欢上了她的表达方式,没有说教,没有逼迫之气,言语温和。也正因为如此,才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无意入眼,却烙在了心里。“其实写什么内容都无关系。只要是自己的深切感受。一花一木,一粒沙子中都可见大千世界。只要不是为文造情,只要不写梦呓似的、叫人看了如堕五里雾中的文句。”在这个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渴望当作者,为文而文,所谓的“作家”实在举不胜数。庆幸,在某些不安的夜晚读读琦君,是份惊喜。小女孩的喜欢,我也渐渐能够理解。
在琦君的散文里,解开了我的困惑。一是关于兴趣,二是读与写的把握。琦君遇张佛千先生,咨询学画之事儿,先生说:“自己画就是了,何必跟人学呢?欣赏欣赏书法,练练字,看看大自然的花木山水,就拿起笔来画,画成什么样都没关系,自己谴兴嘛,又不是想当画家。”云淡风轻,看透之后的无所谓,让人心生欢喜,种种强加之借口,往往束缚了自己,困扰了自己。“朋友一生只读书,不创作,而品评文学作品,眼界甚高。她说写作常不免拾前人牙慧而不自知,即使知了也自以为引用的妙而沾沾自喜,倒不如不写的好。她的话令我深思,也使我战战兢兢,不敢轻易下笔。”话题回到开始,写作于诸多的我们,是快乐,是保持生命力的方式,所以舍不得,总想记录些什么。其实,写作最大的回报就是写作罢了。
愿她如所想,读喜欢的中文系,用文字抵抗岁月。但我想有一天,她一定会明白,文字从来不需要抵抗岁月的。(《席慕容散文集》书评/斑斓的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