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43|回复: 5

[五花八门] 贪官反贪的思考(4)

发表于 2015-3-30 13:11:5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介绍《甘肃冒赈案》之前,本文介绍几个名词和相关的知识。这几个名词是:捐监,本色捐监,折色捐监。
  所谓“捐监”,凡是愿意取得国子监监生资格的读书人,须按规定数目向当地官仓捐交豆麦谷粮,取得资格的可以应试入官,时称“捐监”。
  捐监分为两种,本色捐监和折色捐监。本色捐监就是捐赠粮食。折色捐监就是捐赠银两。按照清朝政府的规定:只允许本色捐监,禁止折色捐监。也就是捐监只能捐粮食,不能捐钱。
  在清朝,想做官有几个途径。第一,通过科举考试做官。考取秀才、举人、进士,博得功名,从而做官。这是一条最普通、最常见的路,同时也是一条最艰难的路。十年寒窗苦读,最后能够做官的人凤毛麟角。一般情况下,三年才进行一次会试,会试被录取者就是进士,进士当然可以做官,但全国进士录取只有几百名。举人和秀才一般没有做官的资格,在当地谋个差事并不难。通过官府“举孝廉”,举人也可以做官。总得来讲,通过科举考试做官很不容易。
  做官的第二条途径,一些王公贵族通过世袭和关系当官,这是满清贵族享有的特权。
  第三条做官途径,有钱人通过花钱捐监,获取功名,从而做官。清朝初年,设立了捐监制度,曾经有一段时期制度被废除。原因就是很多人对捐监制度提出批评,认为弊端很大,有钱人就可以通过捐监获取功名做官,对那些千辛万苦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不公平。
  为什么不允许折色捐监?捐了钱可以买粮食,只允许捐粮食,粮食还需要仓库保存,也容易腐烂变质,多麻烦呀!这和设立捐监制度的目的有关,或者说冠冕堂皇的理由吧。不能大张旗鼓的说为了有钱人,事是那么回事,却摆不到桌面。目的就是为了赈灾,某地发生灾情,可以用这些粮食赈灾。有钱也可以买粮食,为什么偏偏不让捐钱?因为捐钱漏洞太多,很多官员中饱私囊,成为贪官。贪污银子方便,如果贪污一麻袋粮食,还要背回家,多费事。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如果官员想贪污,方法多得是。《甘肃冒赈案》就是清朝一起最大的官员集体贪污案。甘肃的所有大大小小官员都参与其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30 14:00:37 | 查看全部
贪污成了风气,整个社会只能是走向衰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30 16:38:03 | 查看全部
古今同理啊,历朝历代不反腐,都将走向没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30 16:38:14 | 查看全部
问好自然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31 15:41:40 | 查看全部

回 1楼(柳雪松) 的帖子

贪官侵蚀了社会的基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31 15:41:58 | 查看全部

回 2楼(胡云峰) 的帖子

贪官侵蚀了社会的基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