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看一下翡翠的矿物组成。翡翠是以硬玉为主的由多种细小矿物组成的矿物集合体。主要组成矿物是硬玉,次要矿物有绿辉石、钠铬辉石、钠长石、角闪石、透闪石、透辉石、霓石等。一般来说,组成翡翠的矿物成分极为复杂,但无色翡翠的矿物成分硬玉含量在90%以上。实验室研究表明硬玉是一个低温高压矿物,在200-300℃,约10000个大气压下形成硬玉。硬玉是一种他色矿物,也就是说纯净的硬玉是无色的。那么翡翠的颜色又是哪里来的呢?这是因为硬玉矿物中的Al3+、Cr3+、Na+、Fe2+、Fe3+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类质同像替代,但这种替代是有限的,否则将破坏硬玉的晶体结构。研究表明翡翠中的绿色和Cr3+、Fe2+有关,硬玉在常温常压下是一个稳定的矿物相,在常温常压下不会发生矿物相的转变。其次,我们看看翡翠的结构,翡翠的结构比较复杂,常见的有纤维交织结构、粒状纤维交织结构、斑状变晶结构等等。种质好的翡翠一般是纤维交织结构和细粒状结构;种质差的翡翠一般是中粒变晶结构,或者粗粒状变晶结构。翡翠的结构决定了翡翠的质地、透明度和光泽。一般来讲,矿物颗粒粗,翡翠质地就粗糙松散,透明度和光泽也差;相反,矿物颗粒细者,则翡翠质地细腻致密,透明度好,光泽也强。纤维交织结构者韧性好,而粒状结构者韧性差。三是翡翠的形成及保存条件,一般认为翡翠矿床形成于低温高压环境中。缅甸翡翠矿床的形成和它所处的特殊地质构造环境有关,翡翠矿床形成以后就经历漫长的风化过程,并且都是在潮湿的环境下保存。翡翠是玉石,同种矿物颗粒之间,不同种矿物颗粒之间都有非常发育的程度不等的裂隙,这种裂隙体系中保存有一定量的吸附水,这种水的存在和变化会引起一些翡翠种水的变化。从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翡翠的种水、颜色与其自生的成矿作用密切相关,且此类矿物集合体物理化学性质稳定,日常佩戴中并不宜与人体发生物质交换,也就是说对于民间流传的说法,如玉石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锌、镁、铁、铜、硒、铬、锰、钴等,佩戴玉石可使微量元素被人体皮肤吸收,活化细胞组织,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或者又有人说,翡翠含有三氧化二铬,对身体并非有益,甚至可能致癌等等诸如此类的说法并不科学。虽然翡翠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氧化钠、氧化铝和氧化硅,还有铬、铁等其他微量元素,但这些元素不会被人吸收。翡翠的确含有三氧化二铬,但三氧化二铬结合在晶体之中,结构稳定,是不会跑出来对身体产生影响的。同理,由于经常佩戴使翡翠变得更加通透甚至“长出绿”来的说法也是不成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