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陈春燕
前些天和朋友去听戏,赶上了2015年第四届“深圳戏剧节”的热闹,遇上了“逐梦国韵”这个京剧折子戏专场,得以体验了一把视觉与听觉的盛宴,一睹黄孝慈、李政成、盛海宁等京剧名家的风采。
与以往看的演出不同,这次演出整体非常讲究,演员的妆容、头饰和服装都极为妥当,不欠缺也不累赘。唱、念、做、打更是一样不缺,且样样精到。印象最深的是那出《龙凤呈祥》选段,唱得极为深婉,最值得静心细听。出于环保的考虑现场观众都没有节目单,但舞台边上有个电子屏可以滚动播放唱词,倒也十分方便。一直以来内心默认的戏就应该这样,精致、丰富、优雅。
开始接触戏曲,是在大学时期上的一门京剧课,那时候虽然懵懂,却最能够单纯地追寻戏曲的气息,兴趣往往是被某一种东西的内在气息所吸引,换言之,是你与它有着相同或者相近的气质。生旦净末丑,其中最喜青衣,青衣最为沉郁也最为隐忍,那如怨如诉的唱和温婉的扮相最惹人怜惜,一颦一笑一个轻灵的转身,都可以触动心弦。
课堂上也曾试着咿咿呀呀学唱两句,但终究没有机会深入学习。戏曲里讲究的东西实在是多,一句戏唱下来,要同时知道字的古音,词的美,唱腔的曲折回环。那时候学的是昆曲《游园惊梦》,看了很多经典,听以往的戏曲大家唱一句“姹紫嫣红开遍”,已经恍如隔世,是一种空濛沉静的力量,带着隐隐的悲戚,让人一路沉浸其中,最后才发现不知不觉之中已循环播放了一个上午。
有一段时间邻居也爱上了戏,每天亮起嗓子就唱,虽有点不着调,但也够自我陶醉,在周末不时传来的流行乐的轰炸之下,听起来更是别有一番趣味。楼下五金店有个老伯,有几次黄昏见他坐在门口小凳子上,拿个老式收音机听京剧,那况味,像是寻找一种失落已久的情怀。现在的广场舞已经遍地肆虐,粗俗的音乐循环播放洗脑能力不可小觑,乱占公共空间的场景也已经发展得越来越蔚为壮观。远不及从前的老人遛遛鸟,唱唱戏来得雅致而自在。戏曲是一种美的艺术,亦综合了音乐、舞蹈、文学等多种元素,以此为娱乐,实际上最有益于身心。
这次在戏剧节看戏,可不是一次小打小闹的小剧场,而是深圳八厘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共同主办的戏曲盛会。众多单位的支持让戏曲的传承与传播更有力度。通过戏剧节的平台让市民得以一睹戏曲的原貌与精髓,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事情。实话实说,戏曲离现代人的生活渐趋疏远,让戏曲得以完美而集中地呈现出来显得尤为重要,让人们可以自由地去接触和了解。恰好时下最热的是国学,戏曲最应该在此时发挥自身的魅力。
本届戏剧节对于呈现中国传统的戏曲,选择了保留原貌,展现精髓的方式,这是一种最明智的权衡。在这个“爱闹的孩子有糖吃”的时代,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应再羞羞答答地藏在后头,而应大胆走出来,争取回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