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5-4-15 10:09:15
|
查看全部
编者按:四五十斤的一桶水,愣是让风给刮倒了。在风这么大的山顶,大家用一个闲置的防塌箱,罩上彩条布,搭建了一个简易的“食堂”。几块枕木垫上木板就是“饭桌”。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也能吃上“衡水的烧茄子”、“河南的凉拌黄瓜”,还有“山东的煮面条”……而他们修建的那条蜿蜒的钢铁动脉,更是传递着光明、燃烧起希望。多少人因此而幸福,因此而走向文明。
空中“食堂”(图1幅)
■申君超
还是三月的福建,天空阴沉,山风呼啸。今天,我去中石油管道局四公司施工现场——九鲤湖进行拍摄。看到眼前被称为西气东输三线天然气管道工程东段(二标段)最难点段的陡崖,我决定切身体会一下工程的艰险。
于是,在机组员工的帮助下,我身系安全带,手拽登山绳,慢慢地向山上爬。
等到达山顶时,已经快中午了。山顶的风吹得人睁不开眼。
12点半,山中间的焊接告一段落。机组员工喊我去吃饭。我说,我不吃了,因为我下午还要继续在山上拍摄。中午下山去吃饭,然后再上来,对我来说,时间上有点太不划算了。
可能是看出了我的疑虑,“呵呵,不用下山去,我们这边有食堂,每天在上面都能吃到热乎的饭菜。”和我一起上来的机组负责人卢小光笑着说道。
“食堂”,几百米的峭壁上还有这么“高大上”的配置?这里是二标段的“卡脖子”段工程。全长160米,平均坡度45度—50度,最大坡度达到55度,陡峭山坡上青石坚硬、在山坡上人都站立不住。
听到山上有“食堂”,我来了兴趣。跟着他又向上走了差不多30多米,看到了用挖机平整出来的一个小地方上一个用防塌箱和彩条布搭成的简易小房子。
“这里的风很大啊!你们在这能吃到热乎饭?”听着耳边呼呼的风声,笔者感到怀疑。
“呵呵,一会你就知道了。再说了,今天的风还不算大。头两天,我在这里站着都困难,看见那个桶了吗?里面一桶水,再加上焊丝桶,大概在四五十斤吧,愣是让风给刮倒了。”操作手孟明建指着不远处的一个焊丝桶,对我说道。
“在这么陡峭的山坡上施工,你们可得注意安全啊!”我想起上来时的情景,还禁不住打冷颤。
“我们的安全措施做得也挺好的,你来的时候看到那些防护网了吗?都是预防碎石滑落的,还有安全带、登山绳等……”
我和他们边聊天,边走进“食堂”。在聊天中,我明白了他们为什么称这里为空中“食堂”了。
由于通向山顶的路途远且为盘山土路,送饭车无法到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大家在山顶用一个闲置的防塌箱罩上彩条布,搭建了一个简易的“食堂”。因为在山顶,海拔为350米,可以轻松望见十几公里远的村庄,这便是空中“食堂”的由来。
进去后,看到眼前是用石头简单搭起来的灶台,简单的一口炒锅,最普通的白菜、西红柿和馒头,还有方便面和挂面等一些简单食材。“我们这里的条件有限,你就将就着吃点吧。”这时卢小光笑了笑说道。
掌勺的是负责山顶卷扬设备操作的徐庆鹏,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猴哥”。因为他一直在山顶,所以每天中午做饭的“重任”就落到了他的肩上。
中午休息时,机组的兄弟们在45度的山坡上,需要手脚并用,爬行150米到达山顶,帮着“厨师”做饭。他们有的刷锅,有的洗菜,有的热馒头……小小的空中“食堂”变得有些拥挤,可是大家却很开心。
“猴哥,今儿中午咱吃什么啊?”
“青椒炒茄子,还有凉拌黄瓜片、西红柿炒鸡蛋。”
“来来来,我来打鸡蛋……咱也不能闲着啊。”
“打鸡蛋不是你那样打的,看我的。”
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忘记了疲惫,留下的是快乐,也有轻松。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多力量大。没有多久,各种风味的饭菜就摆上了“饭桌”——几块枕木垫上木板。大家围坐在四周,说说笑笑。一面吃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美味,一面开心地聊着工作、家庭、孩子和未来。
小小的空中“食堂”,我却品尝到了不一样的风味。比如“衡水的烧茄子”、“河南的凉拌黄瓜”、还有“山东的煮面条”……这都是他们“独特”的手艺。
端着饭菜,我坐在卢小光身边,“你们每天都是在山上自己做吗?”
“也就是这几天,等干完这段,我们就不在山上吃了。”
卢小光笑了笑,旁边的人都跟着笑了起来,好像他们早已经认同了这种生活一般。对他们来说,这不是自嘲,而是一种坚守。外面寒风凛冽,棚子里兄弟们的笑容,让我心里热乎乎的。
“这边马上到雨季了,工期紧,拿下九鲤湖,后续的活还要抓紧呢。”卢小光一边吸溜、吸溜地大口吃,一边指着远处的山包对我说。
顺着他的手指,我远远望去,一条蜿蜒而上的钢铁长龙正延伸向那远处。它即将传递去光明、燃烧起希望。多少人因此而幸福,因此而走向文明。再看看身边这群在空中“食堂”中憨笑的可爱的人儿。若不是他们,怎么会有这一条条伟大的钢铁动脉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