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乾隆皇帝任命王亶望为甘肃布政使,负责恢复甘肃的捐监工作。布政使相当于现在主管民政的常务副省长,地位仅次于巡抚。
王亶望通过谎报政绩的办法,瞒过了乾隆。因为捐监“有功”,两年以后,王亶望被提拔为浙江巡抚。王亶望的继任者布政使王廷赞原本是一个大清官,后来也下水,成为一名大贪官。具体细节不讲,谈谈这些官员如何贪污,中饱私囊。
王亶望首先恢复了折色捐监,并且把顶头上司甘肃总督勒尔瑾拉下水。通过捐监得到巨额银两。这笔巨款怎么处置?也许有人会说:入账。入账岂不是“挨刀”,十个脑袋也保不住。当然,账本肯定有的,只是设立“黑账”。白花花的银子是货真价实的,成千上万吨的粮食子无须有。如何将“黑钱”洗白?怎样填补粮食巨大亏空?这是一个难题,贪官王亶望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这就是“冒赈”。
蒋全迪与王亶望商议,为各县预定灾情,按照各县报灾的轻重,定出收捐数额,由藩司将预定单发给各县,由各县照单开赈。王亶望向乾隆皇帝谎报甘肃灾情,请求赈灾。乾隆皇帝批示:捐监甘肃拥有了大批粮食,用这些粮食赈灾。
粮食根本就没有,灾情也是假的,当然不需要赈灾。通过“冒赈”,粮食亏空的大窟窿补上了。剩下就是白花花的银子,这好办,银子自然进了贪官的个人腰包。真是“两全其美”。难道没有官员告发吗?没有。王亶望采取了一个办法:有钱大家花,要贪一起贪。我是贪官,你也是贪官,唯一不同就是“大贪”和“小贪”而已。王亶望将甘肃大大小小官员全部拉下水,大家都是贪官,自然没有人告发。
老百姓没有人告发吗?也没有。因为老百姓从中也得到了好处。真实的赈灾,需要各级官员相互监督,都是贪官,谁还监督谁呀。表面文章必须做足,否则容易露馅。造假账和假赈灾花名册。赈灾粮款需要发到每个灾民手中,没有灾情,当然不需要发赈灾粮,但是赈灾花名册需要有“灾民”签字。老百姓也知道这是违法的事情,不会甘心情愿签字的。给老百姓点好处,也就是花钱买签字。每年都能得到一些外快,老百姓也挺高兴。假如事情败露,还有那么多贪官在上面顶着。可以说,甘肃“冒赈”大骗局,甘肃的大小官员甚至普通百姓都参与其中。可谓全民造假,就是瞒过了乾隆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