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纸总是包不住火,七年后,甘肃冒赈案终于东窗事发。起因就是甘肃的回民起义。回民起义是由于甘肃官员处理不当造成的。
乾隆皇帝任命和珅为钦差大臣,到甘肃镇压回民起义。和珅虽然精明强干,但对军事一窍不通,官军吃了败仗。乾隆没有责怪和珅,把愤怒发在甘肃总督勒尔瑾身上,将勒尔瑾撤职下狱。勒尔瑾被抓,甘肃大小官员六神无主。肃布政使王廷赞向和珅求教,不知道和珅想真心帮忙,还是故意使坏。和珅出主意:朝廷有议罪银制度,可以向朝廷捐一些银子。王廷赞,为了摆脱困境,主动向乾隆帝上奏。奏折说:“臣甘愿将历年积存廉俸银四万两,缴贮甘肃藩库,以资兵饷。”。几乎同时,前甘肃布政使王亶望(现任浙江巡抚)也向朝廷捐四万两银子。弄巧成拙,他们二人的行为引起了乾隆的怀疑:他们怎么有这么多银子,是不是手脚不干净?
乾隆皇帝重新启用了大贪官李侍尧,让他协助和珅镇压回民起义,并且查办“甘肃冒赈案”。李侍尧能征惯战,起义很快被镇压。王廷赞知道李侍尧来甘肃查案,暗暗叫苦。李侍尧是大贪官,对于贪腐的门道了如指掌。最可怕的事情,就是李戴罪立功心切,想拉他下水没有可能。
李侍尧查案阻力极大。死猪不怕开水烫,那些大贪官死不交代,一时也找不到有力证据。李侍尧想到一招,恩威并施,缺口从内部打开。按察使福宁涉案不深,也了解一些内幕,他首先坦白交待,并积极捡举揭发,获得宽大处理。缺口一旦被打开,其他官员开始纷纷交代。甘肃冒赈案终于告破。
怎么处置这些贪官,乾隆左右为难。甘肃所有的官员都涉案,如果按照大清律例规定:贪污80两银子就要被处死。那么甘肃的官员会杀的一个不剩。如果法不责众,只处置几个首犯,法律尊严又何在?权衡利弊,乾隆采取了折中办法。贪污1000两以下的官员,主动交代就免于一死。即使这样,被处死的官员也高达56人,另外有46名官员被流放。
通过两次查贪,和珅飞黄腾达,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更为可笑的是和珅后来成为历史上最大的贪官。李侍尧因为镇压回民起义和查办“冒赈案”有功,官复原职,后来更是青云直上,官拜大学士,加太子太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