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清明时节忆父亲
常棉花
清明到了,又到了给故去的亲人上坟的时节。父亲离我们而去已经一年了,想起父亲从前的点点滴滴,我思绪万千,禁不住潸然泪下……
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侍弄庄稼是一把好手。我们姊妹多,上世纪90年代之前,父亲全靠一把力气养活着全家。春天,将水稻种子撒进育秧苗的二分地里。水稻秧苗非常费工夫,水多了,秧苗要被淹死,水少了,秧苗要被旱死。到了夏季,要把秧苗插到大田里,长长的地垄,弯着腰,低下头,一小撮一小撮地插着秧苗。一段时间过去,直起腰,向前看,离地头还是那么远。到了秋季,稻田里一片金黄,父亲快乐地挥舞着镰刀。那些金黄的稻子是他的宝贝,用它可以换来全家人的饱饭,用它可以换来孩子们上学的学费,用它可以给爷爷奶奶换来买药的钱。
父亲是个修理能手。记得有一年,村子里买了一台联合收割机,维护维修任务全交给了父亲,因为村子里没有谁比他的维修技术好。平时,谁家里忘带钥匙了,都会去喊父亲去帮忙开门,父亲用一根铁丝在锁眼里转过来转过去,一小会儿,锁就开了,我那时很惊诧,自己也学着用一根铁丝开锁,却往往以失败告终。虽然父亲有这手艺,但村子里的人从不担心家里丢东西,因为父亲的为人他们信得过。
父亲是个心灵手巧的人。记得那时,外公跟我们住在一起,外公经常去县城卖些小东西,帮母亲补贴家用。父亲利用农闲时节,利用废弃的小块木头雕刻烟袋,利用废弃的牙刷杆,裁剪成燕子、鸽子等小鸟的形状,镶嵌在烟袋锅子的两边,这是父亲自己发明的,独具一格。据外公说,卖得很好。我清楚地记得,小时候学织手套、袜子,是父亲教我怎样分手指头进行编织,怎样加针编织脚后跟,织出来穿着很舒服。
父亲是个能工巧匠的人,这辈子经他手就盖了三次房。房子的地基全部是父亲上山一块一块地开出来,又运回家里。在农村,盖房是件大事,第一次盖房,是土坯房,是父亲带领小叔用一块一块的土坯进行垒砌,那座房子爷爷奶奶住了有二十年。第二次盖房,是村子里进行第一次规划的时候,也是父亲亲自拿着瓦刀一块块垒成的。第三次盖房是1994年,父亲仍然是一把瓦刀垒起,我们当小工,房子至今已有二十年了。
父亲走了,去了天国,愿父亲在天国里生活一切安好,好好享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