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山脚下那座孤坟
郭建富
轻风细雨洒清明,红花绿柳寄哀思。山脚下的一蓬衰草中,静静的拢着一座坟茔,没有苍松翠柏,没有鸟语花香,显得无限凄凉和悲沧。那里埋着我的奶奶,我那见过面而毫无记忆的奶奶,孤寂一人,无人相伴。
爷爷早年逃荒在外,一去杳无音信,纤弱的奶奶一开始总是盼望,盼望着爷爷的归来,虔诚地焚香,向神灵祈求,祈求远在他乡的爷爷平安并早日归来。后来觉得无望,便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流泪、哭泣、思念。爷爷走的那年姑姑两岁,三叔四岁,二叔八岁。我的父亲是家中长子,那年刚刚年满十岁,四个年幼无知的孩子并不知道母亲的艰辛和痛苦,整日里闹着要吃要穿。为了生计,奶奶在泪水和思念中变得刚强起来,白天和男人们一起去地里干活,挣工分糊口,夜里在昏暗的油灯下纺花、织布、做鞋,柔弱的肩头挑起一家人生活的重担,维持着风雨飘摇的家庭。那些年,奶奶整日以泪洗面,但从未在人前流泪。父亲十二岁那年便回家劳动,养活弟妹,维持生计,日子一天天在煎熬中度过。又过三年,父亲十五岁那年,随着招工来到厂里上班。在那个贫困的年代,还是孩子的父亲吃不下苦,第二天,走了二十几里路回到家中,对奶奶说再也不上班了,奶奶随手给了他一记耳光。而后,母子二人抱头痛哭。后来听父亲说,那次奶奶哭得特别伤心,那是她忍受不了对爷爷的思念与生活的重压,痛苦而无奈的宣泄。同时,也是对父亲的疼爱与爱怜。为了生计,为了这个残缺的家庭能维持下去,这副担子毫无疑问还是落在了父亲的肩头,第二天父亲又回到了厂里。
父亲有了工作,家境逐渐好转,叔叔和姑姑也相继成家,就在我刚满两岁时,奶奶却撒手而去,带着对爷爷的无尽思念,带着对家的深深眷恋,那年她75岁。临终前,她再三交代父亲:一定要好好照看弟妹,兄妹要团结和谐;另外,一定要把她葬在山脚下,那样,爷爷回来时她能最先看到。一大家人怀着不舍与悲痛把她葬在了山脚下。那样孤寂,那样平静,一个人静静的等着,等着爷爷的归来。
来到奶奶的坟前,看着那孤寂而凄凉的坟头,我一阵心酸,眼泪夺眶而出,为了奶奶的坚强,也为奶奶心中那不灭的爱情。我双膝跪地,磕头表哀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