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89|回复: 1

人民日报批“跪拜式”尊孔:对传统文化缺乏认知

发表于 2015-4-5 08:17:2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张贺 据报道,河南一中学不但要求学生跪拜孔子像,还规定在校学生每天清晨5点必须起床诵读《道德经》《论语》,不少在校学生对此怨声载道。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热持续升温,各地祭拜孔子像的新闻不时见诸媒体。有私人国学夏令营甚至把跪拜孔子像作为惩罚不听话学生的手段。
  孔老夫子如果见到这番景象,一定会大摇其头而不以为然。且不说,孔子从未认为自己是值得万民跪拜的圣人,就是在日常教学中他也绝不会让学生跪着听自己教诲。看过《论语》的人都知道,孔子教学的时候从未要求学生正襟危坐、一丝不苟,相反,他有时候和三五学生坐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地聊天,有时候一边弹琴一边听学生讨论,有时候和学生一边散步一边讲解……形式是多种多样,气氛是轻松随意的。像今天这样让学生对孔像顶礼膜拜完全违反了孔子教育思想。
  跪拜之姿背后是“跪拜心态”。而这正是今天许多弘扬国学、复兴传统文化的人的误区:由于对传统文化缺乏实质性的了解,因而采取了全盘接受的“跪拜心态”。在一些地区,为弘扬孝道,把“二十四孝图”画在了墙上,却不知道所谓“埋儿奉母”“尝粪忧心”等内容完全不适合现代社会。一些家长让孩子背诵《弟子规》等所谓传统开蒙读物,却不知道其中包含了一些培养奴性、罔顾人权的内容。据媒体披露,有些家长甚至陪孩子一起去念私塾,每天“之乎者也”地朗诵四书五经,结果孩子通过正常学校教育可以获得的社会化常识没有了,心智上也难以进步,成了只会背古书的书呆子。

  人们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通常会感到敬畏。“跪拜心态”正是对传统文化缺乏认知的一种反应。那些真正了解传统文化的人是不会有这种心态的。学者辜鸿铭崇尚儒学,一生留辫子、戴瓜皮帽、穿长袍马褂,一辈子醉心于传统文化。但是面对当时孔教会大搞祭拜孔子,他却很不满意。有一次他跟胡适说:“我编了一首白话诗:监生拜孔子,孔子吓一跳。孔会拜孔子,孔子要上吊。”辜鸿铭之所以对跪拜孔像如此不屑,是因为他认为孔教会只是形式上尊孔,不是真的遵行孔子学说,是典型的虚有其表、舍本逐末。
  古人有“得鱼忘筌”“得意忘形”之说,强调要抓住本质与核心。真要弘扬传统文化就必须抓住其本质与核心,不应做表面文章。如果学生们一边跪拜孔像一边心里暗骂,又谈何让传统文化入脑入心呢?要克服“跪拜心态”就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中华传统文化固然博大精深,但其中也是优劣互现,精华与糟粕并存的。如果不采取科学的态度仔细分辨哪些是值得继承弘扬的精华,哪些是必须剔除抛弃的糟粕,一味对传统文化顶礼膜拜,有害无益。
    原标题:“跪拜心态”岂能弘扬传统文化(金台论道) 《 人民日报 》( 2015年04月02日 19 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7 09:09:20 | 查看全部
有些领导就是这样,根本不考虑啥后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