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4-6 16:41:04
|
查看全部
刘强东认为,一家零售企业,如果能够让现金流合理、稳定并且有小的收益,就能够减少压力赚取利润,在价格竞争中得到先机。
财务系统在京东由CFO陈强生负责,陈强生于2007年4月加入京东,历任财务总监、财务副总裁职务。
第三次、关键KPI:成本和效率
上述物流、IT系统和财务是否有效?京东拿什么进行考核,刘强东总结为两大指标——成本和效率。
要考虑的有几方面:第一,和同行相比,信息、物流和财务系统,成本能不能低于行业平均数、能不能低于主要竞争对手。第二,上述三个系统的效率是不是能够更高。因为投入1元钱,运转速度越快回报越多。
其中效率的关键之处在于,效率跟所有财务指标都关联,效率也和资金周转效率、产品风险等相对应。账上的现金流越多,就可以做更多的投资、赚取更多利润。
如何节省成本?刘强东人员,在许多因素,如市场、人力成本、固定资产、物流等之中,唯一可以去降低的只有物流,而即使降低物流成本也不会影响公司健康度,因此电商成本的比拼,也就是物流成本的比拼。
刘强东透露了一组物流成本节省的数字:比行业降低32%-40%,也就是每个包裹6.7-8元之间,目前京东每天至少4万包裹,一天就是200-300万元,一年就是10几个亿。
如何提高运转效率?根据此前流传出来的京东2011年数据,其应付账期是38天,存货周转是35天。根据国美、苏宁公开的财务数据,其库存周转率大概为45-60天,而当当3C类库存周转率为180天,日用百货方面则是50-60天,这意味着京东在同样的价格下,京东可以向供货商少30天账期,提高了资金运转效率。
存货周期减少对京东有什么好处?刘强东认为这涉及到一家公司的商业信念。比如有的公司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提升毛利率赚钱,但这不是京东的“信仰”。用刘强东的话说,京东永远不和别人比拼价格,比如何卖的贵。
当然刘强东也受到过质疑,有人说企业应该卖品牌,京东价格不贵说明品牌不行,比如其他公司一样的东西,贴上自己的牌子就能多卖10块钱。刘强东认为这种说法是把品牌所有者和零售平台混为一谈,“品牌溢价是品牌所有者该做的事情,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零售平台从来没有品牌溢价,现在沃尔玛和家乐福还打价格战。”
京东的商业逻辑是什么?“不是靠忽悠客户涨价提高毛利获利,而是通过降低成本获利。”刘强东说,“比如我们成本比别人低30%,价格比别人低5%,还是可以赚钱的。”刘强东强调毛利从来都不是京东的目标。
第四层、用户体验:产品、价格和服务
刘强东将“产品、价格和服务”这三项统称为电商用户体验,用户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支撑,消费者只会通过这三项对京东进行感知,他们看不到其他京东的系统。“我们坚持认为,只要成本足够低,可以保持长期持续的低价,这也就是京东的用户体验。”
2007年京东曾做过市场调研,消费者选择电商的第一个因素是价格,第二是产品,第三是便利性。而到了2011年京东再做这样的调研时,发现“产品”变成第一位,也就是需要有“正品质量”保证。价格方面依然重要,但是对于那些只图便宜、忠诚度不高的用户来说,京东选择的是放弃。
“我可以告诉大家,千万不要在这样的用户身上耗时间,不要因此痛苦和遗憾,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会有1%的用户,可能为了省1块钱多跑两公里,这样的客户是你们想要的吗?其实任何商家都不需要。虽然价格很重要,但价格绝不是决定一切用户体验的东西。”刘强东说。
打价格战是京东的传统,虽然今年上半年京东销售增速超过120%,但刘强东称价格战“打80年也要继续打下去”,他还要一边打价格战一边降低成本。
缺失的关键词:毛利
这套倒三角模型里,没有毛利率,"我们从来不去想通过提高毛利率赚钱”。刘强东进而表达了他的观点,一家不赚钱的公司可耻,但一家公司在不该赚钱的时候赚钱是愚蠢。“我宁愿忍受暂时的羞愧,也不愿意持续愚蠢”。
刘强东认为,只要有了销量,想做跟别人一样的毛利率,根本不是技术问题。这需要一个“量”,但在中国电商行业需要量往往需要大量促销、广告推广,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有这么多钱去亏损,这时候该怎么办?刘强东的建议是“那就别去亏了”。优质联盟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