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29|回复: 4

[观澜心语] “清明---我的思念”登高送故人活动共收到19篇作品

发表于 2015-4-6 16:46:1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清明---我的思念”登高送故人活动,已于4月5日晚12时结束,共收到文章、诗歌19篇,其中赵星、迎客松、丁羊各2篇。
1冰玉天使《清明又添新坟茔》标题还没打完,眼泪已经扑簌簌滑落。于这个细雨潇潇的日子,我轻敲键盘,任心中的怀念如泉涌般跳出胸口,化作沉重的文字,重重的落在屏幕之上,似乎这样也解不掉心中积压的郁闷,恨岁月的无情,在滚滚红尘中,一次次拉去了我的亲人,一次次让心揪成冰块,久久不化。这灼痛,日久弥新,怀念,永无止境。
2羊君鲜花祭奠忆故人,环保有益过清明。静悟自然的禅意,细品思念不忘本。
3沩水云飞善良的爷爷没有遗憾
爷爷去世已经有13个年头,但我对爷爷的记忆依然是那样的清新。兄弟共3个,爷爷排行第三,村里人都称呼他叫“三爷”。
  我家前不远有一条宽宽的河流,年轻时候的爷爷就在这条河上靠捕鱼为生。常年累月的河上渔民生活让爷爷练就了一手捕鱼的绝活。方圆百十里都知道他的大名。
  有一年冬天,天寒地冻,爷爷照样划船下河捕鱼。那天爷爷从一大早就出去,一直到晚上才回来。回来的时候,提着沉甸甸鱼篓归家的爷爷很开心。一路上考虑明天到集市上能卖个好价钱。到家的时候,双手关节已经阵阵剧痛,寒冬不动生色无情地夺去了爷爷除大拇指外八个手指的每一个关节。
  爷爷没有读过什么书,可知道的还不少。童年的记忆里有很多是爷爷给我和伙伴们讲的故事。炎热的夏季,当夜幕来临的时候,我们一群小孩便会早早围在爷爷的身旁,小手托着下巴听爷爷讲关于那个年代的事情。乡村静静的夏夜,稻花香里传来远处的蛙声,还有我们这些久久不愿归去的童年伙伴,现在想来,是一幅多么甜美的画卷。
  等我稍大一点的时候,爷爷已经老了,劳累了一辈子的他依旧闲不住。村里头有条2里多长的沙石路,由于无人管理,长年失修,一到下雨天,坑坑洼洼的小坑便会积满雨水,来往车辆溅起的片片水花给过往行人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不知什么时候起,爷爷时常光顾那里,及时把坑洼的路整修好。爷爷常说,人老了,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自己还能帮大伙一点忙,心里踏实。
  后来,我到深圳打工,一年难得回来一次,爷爷渐渐远离了我的视线。在深圳打工两年后我回家了一次,当年爷爷曾经维护过的路现在已经被水泥路替代。爷爷已经80多岁了,腿脚已经不太灵便。我给爷爷买了很多他老人家平时爱吃的食品,家乡冬天寒冷,特地帮他买了一件厚厚的棉大衣。爷爷颤动的双手抚摩着我的头,哽咽得说不出话来。我似乎明白,老人如同孩子般需要照顾的道理。
  听到爷爷过世的消息,我请假从深圳赶回家。听父亲跟我提起爷爷去世的时候很平静,晚上吃过晚饭睡觉后第二天便没有再醒来。没有大起大落的悲伤,勤劳善良的爷爷在生命的最后瞬间是那样的安详,悄悄的,没有遗憾,更没有抱怨。
4代廷全清明的思念/代廷全一片哀鸣/一通鞭炮/一阵锣鼓/一串花圈/一色白头巾/黑色骨灰盒/送到了墓地盖棺定论
不知道天堂?地狱?在遥远的地方习惯否?有朋友没?
来到墓前/泪水模湖了双眼熟悉的脸/春暖花开/只愿/只愿/再看一看这夏花般灿烂/永远活在心中青春如昔之逝者
5wcfyyq666思念我的父亲文/杨玉清    父亲走了,他带去了自己17年的病痛与对人生的眷恋,也带去了我深深的依恋与怀念。父亲,走得太匆匆,匆匆得让我无法接受永远失去父亲,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在父亲每次病重时,我都无数次地祈祷,给我一次机会,留住父亲,让父亲多享受几年美好的生活。
  父亲,在最后住院期间,我永远不会忘记,他坚强的生命力,让医生都感到不可思议。断定生命只能坚持6-7个小时的父亲,硬是挺过了17小时。在父亲生命的最后阶段,父亲似乎醒了,尚存知觉的肢体抽搐着,颤抖着,您的面孔依旧是那么慈祥,透过呼吸器,您在喉管中发出一阵痛苦的呻吟。父亲,我就站在您身边,我真不知道人生还会有如此般的磨难与痛苦,而且这种磨难与痛苦竟发生在我父亲的身上。我的心在滴血,在流泪,我浑身战栗着,不忍目睹这几近残酷的场面。然而,我又怎能悄然离去,只有眼睁睁地看着您在痛苦中挣扎。您就这样走了,抛下挚爱您的妻子、儿女和孙儿,一个人静静地、带着对生命和美好生活的渴望,悄然离去了。
  每次见到父亲的遗像,感觉老人家依然慈祥地笑着。望着那双时时注视着我,充满安祥与慈爱的眼睛,总是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六、七十年代,父亲工作在龙烟铁矿,是大山给予了他宽广的胸怀。那个年代,职工对于工资升级十分敏感,不知生么原因,每到单位升级,家里总是不断的来人,父亲总是与这些工友们交谈到深夜,让人满意而归。随着我年龄的增长,才知道父亲以他的诚恳、诚信和真诚赢得了山里工友们对他的信任。一年,单位升级,名额有限,由于父亲工作出色,父亲在名额之内,当时有一名青工和需要这个名额,不仅关系到他的前途,也关系到他的爱情。父亲得知后,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反对,依然将名额让给了这名青工。父亲是个有爱心的人,当工友出现危机时,他会毫不犹豫挺身而出。单位一位工友工伤需要无常输血,当时的人们对输血比较忌讳,但父亲没有考虑那么多,断然为这名工友输了血,挽回了工友的生命。每次谈父亲献血,母亲总是自豪的说:“当时,这事在单位还传为佳话那”。
  父亲是为了子女的就业问题,八十年代来到了宣钢焦化厂。刚入厂,着实让厂里的人羡慕了一阵子,因为父亲是厂里为数不多的老八级起重技工,这也让“老八级”惹来了不少“考验”。一些险活、难活和累活摆在了父亲面前,父亲总是微笑面对,以他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在不同环境、不同场合下圆满的完成了班组、车间和厂下达的吊装任务,赢得了领导和工友的信赖。父亲还十分关心青工的成长,他从不把自己的绝活藏起来,青工有问必答,拉近了与年轻人的距离,也成为了他们的忘年交。那时,家了总是很热闹,这也让父亲感到很满足。在父亲退休后,单位的工友总来家里小坐,谈单位的一些事情,这让父亲很有成就感。父亲患病期间,单位的年青人遇到工作难题时,常常来家里问问题,父亲总是摆出一副健康人的姿态面对,从不驳人面子,也不让家里人慢待。当问父亲为什么硬撑着那。父亲告诉我们“人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求人的,一定是遇到了无法解决的困难,对待他们要热忱、积极,能帮就要拉一把,不要因为自己的不便,就回绝人家,这是不礼貌的”。父亲这句话,影响了我,也成了我人生的处事之道。
父亲对我们兄妹五人要求很严,特别对我这个长子寄予厚望,他希望我能自立,发奋图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先立志后成家”,这是父亲经常教导我的话。参加工作后,成了我的动力,经过坎坎坷坷的磨砺,我也才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
  父亲走了,他带去了我们深深的眷恋,也带去了我们绵绵的思念。我会永远怀念我的老父亲,也会永远记住父亲的教诲。
6随其自然清明节,祭亲人,摆贡品,烧纸钱。
灵魂在,心想通,天堂路,无坎途。
7左右逢源清明的思念
——致老师

您是春雨滋润着我们茁壮成长
您是红烛照亮别人而把自己燃烧
老师,
您那沾满粉末的双手永远是我人生的坐标
8晴天雪地看到这个标题,联想到前几天儿子问我”妈妈,你的妈妈去哪里了?“勾起我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伤感,妈妈离开我已经17年了,每到清明时节,我的心情都特别难受.......在经受了失去母亲的10年后,再次承受了失去哥哥的伤痛,不知道现在,我的亲人在天堂还好吗?希望在天堂的亲人再也没有人世间的痛苦和烦恼,妈妈和哥哥你们知道我很想念你们吗?
9李晓波井下工亡的父亲       当年我才9岁,跟着前来参加您的悼唁会的家属代表,来到华蓥山这块陌生的土地。听奶奶说你从小缺衣少食,您吃着苦啊受着罪度过辛酸的童年。成年后,煤矿招工的来了,听说从此可以拿供应粮红本本,您一蹦三尺高。您只读过三个月书,大字不识几个,但这并不阻碍您在华蓥山中段煤田指挥部李子垭煤矿肯吃苦、肯钻研、求上进,一天十余小时泡在井下,您很快练就了一身井下打眼放炮攉煤的好手艺,很快成长为劳模,班长……
       我没坐过您的肩头,没得过您的搂抱。对您有限的记忆,也仅是高高的您趁着夜色回到家门,吃一顿饭,简简单单的说几句话然后上床睡觉,醒来后就不见了人影。母亲说:每次你爸爸休探亲假回家心里都挂着他的工作,常常只耍一天就心急火燎的要回去,拦都拦不住。早晨你还没醒,你爸爸就赶着要到綦江去乘火车去上班。1982年10月11日,你爷爷病重住院,他回家尽孝道护理你爷爷,也是这么心急火燎的赶着去赴死神的约会的……
       您走后,我多想象别人,淘气时有父亲挥着老拳揍我,懈怠时有父亲苦口婆心教诲我,撒娇时有父亲亲昵爱怜纵容我。无数次,我在暮霭中望着通往县城的大路,渴望又能看见您的身影,轻轻轻轻的向家的方向走来,向我走来。无数次,我在白天任性贪玩后,在夜里流着悔恨的泪向您检讨并保证:今后一定好好念书,不贪玩、不淘气……一定练好养家糊口的本领,担负起您走后供养这个家庭的重担。
      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我成了年,结了婚也当上了父亲,虽然我没有您那么的辛苦,那么的劳累,但当我的儿子因为车祸住在医院病床上时,因为车祸后遗症出现了失语等并发症时,我深深理解了您,当年您正是为了尽一个父亲的责任,才没黑没白的上班,才殚精竭虑的渴求上进,您是为了给我们打造一个和您少年时不同的生长生活环境呀!秉承您的衣钵,我把时间都交给了工作,我拼命的追求上进,和您不同的是,我在工作之余还在学写诗、写散文、写小说,还学会了电脑,我要把简单的生命活得精彩,活的出色,活出您想所未敢想的新天地来。
       又是一年清明节,我没有给您烧纸、上香,只是和媳妇在您的遗像前献上了一束鲜花、插上了三支香烟、倒上了三杯老酒,我甚至没有制作祭文,只是一如平常对着您把我心里想说的话叨叨地向您叙说……老爸啊,我永远忘不了您趁着夜色向我走来的身影,永远忘不了您的养育之恩,您老人家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作者单位:川煤集团广能公司李子垭南煤矿)
10徐州阳君清       明徐州阳君

这个清明没有细雨,没有
断魂的人,或者酒家
换成了鲜花的思念陪着风筝狂舞
代替了纸钿的泪水在母亲的坟头洇濡着
黄土,一抷黄土足以掩盖
荒凉的土塬,一只甲虫
耀眼着蠕动,它没有久已消失的
狐狸狡猾,挂在村野上空
慢慢折腾

还有一只张皇的野兔
倏地掳过发尖,一专声忽哨骤响
闪过尖利的汽笛荡起尘埃
飞扬着跋扈,任
远归的凭吊 踏青
迷失在亮硬的车辙下

已经少了,几许遥寄
几许断魂,也没有多出
几份乡愁几份离聚
这不南不北的倒春寒,真真地
寒了小溪寒了冰雪
寒了这绽裂的阳光,明媚
而刺眼

这个清明,我
四肢伏地,趴跪在母亲的这一堆黄土前
尽管她的呼吸早已随微风息没于飞尘
她曾经艳若夏花的绝美容颜
早已如同我额上的草木一般湿黄
我仍然感受到来自她的叮咛
在四月蛰伏
在故乡隐居

而在我朦胧的泪眼里
小渠河道林坡路口,及至坟头
已经被流动的绿戎装上童年的
红袖标,或者灶头的炊烟
袅袅氤氲着这个清明
独不见母亲微笑和灶膛内红红的
火苗

叹一声这个清明啊
这个清明
没有细雨,没有
牧童,或者杏花村
11丁羊一位老农的感怀
清明时节菜花黄,
扫墓人群踏山乡。
犁田老汉回头望,
一抹伤感涌心上。
他年吾身如作古,
谁为此田春耕忙?
祭奠请捎一抷土,
胜似焚纸与烧香。
12丁羊大嫂的后事
这已是17年前的事了,如今想起仍历历在目。那年5月5日,二哥一个电话打来, 说大嫂病故,我心一沉,匆匆从省城赶回老家。

20天前,我曾回老家看望过刚刚动完手术的大嫂。看着瘦骨嶙峋、皮肤蜡黄的大嫂躺在卧室床头挂着吊瓶,我心里一阵酸楚,就有一种大嫂将不久于人世的悲凉之感。没想到大嫂果然走了。
大嫂后事的处理,摆在了我、二哥及侄儿侄女们的面前。过去,家乡死人一直是土葬。然而从1996年4月1日起,全县实行火葬。大嫂骨灰盒安葬于何处?
大嫂生前留下遗言,她的骨灰盒想安葬在先她而去的大哥墓旁。为此,全家开了个家庭会,商量大嫂骨灰盒是安葬在大哥墓旁,还是安葬在新辟的公墓?大家分析说:若将大嫂骨灰盒安葬在大哥墓旁,一是遂了大嫂的心愿,二也为每年清明扫墓方便,这是我们所希望的。但是,随着各地散坟动迁计划的临近,大哥的遗骨和大嫂的骨灰盒还是要迁移到现在的公墓。与其这样,不如直接将大嫂骨灰盒安葬在公墓。
大嫂的骨灰盒安葬后,丧葬费用的处理又摆在了侄儿侄女们的面前:3个侄女提出,弟弟刚结婚,经济紧张,丧葬费用由她们姊妹3人分摊;我与二哥认为,侄儿虽然经济拮据,但养老送终的义务也要尽,理应承担一份丧葬费用。
当丧葬费用分摊结果出来的时候,忽然里屋争吵起来。我赶紧到里屋一看,原来是大嫂的二女婿不同意所分的丧葬费用数目。 我感到纳闷,起先侄女们说分摊丧葬费用他是同意的,现在怎么变卦了呢?后经主持丧葬费用处理意见的二哥解释,我才明了大嫂的二女婿所争之意,不是说自己摊多了,而是说自己摊少了。他的理由是,大嫂生前经常为他开的批发兼零售商店看门照应,他应该多承担一些丧葬费用,算他对岳母最后的一片孝心。至此,我一颗悬起来的心才又复位了。
大嫂的后事就这样处理结束了,我们的归期也到了。
13迎客松两篇纸上清明 ◎ 迎客松


千里之外,我只能在纸上
写下清明,写下一些人的名字
就像当年我在黑色大理石上
用行楷,从右向左
写下你们的姓氏,详或者不详
的生卒年月日。然后用刻刀
一笔一划錾出来
每一笔向中间凹下去
容许我的泪水,和清明的雨
汇聚成一条条小河。每年
把你们的姓氏擦拭一遍
14指尖清明

隐藏地理上的中国
隐藏地理上的湖北省红安县
凸显大别山,凸显倒水河
定位一个叫太平桥的小乡镇
一个叫雨淋山村谢家田的杂姓村
丘壑之间,露出春风新剪的坟茔
露出雨水清洗黑白块石上的碑文


删去杂树荒草
删去杜鹃泣血的啼鸣
删去阴霾
删去泪水
浮现旧时的岁月
浮现亲人的容颜
一一问好
那些各自安居的燕雀
那些各自安居的乡邻


在开满油菜花的远村
指尖画出一条雾蒙蒙的小径
15ZX68赵星两篇回 忆 母 亲                                                   文∕赵星
                                             
                细雨濛濛欲湿衣,又是一年清明时。母亲离开我们已经有10年了,一直想我应该写点啥,作为我扫墓时送给她老人家的节日礼物。每每想起母亲,过去的一幕幕便会像电影的镜头一样浮现在眼前……
                                                

                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特别疼爱我。有一次,母亲扛着铁锹去挖排渠,晚上又轮上夜间浇水。那时,甘肃安西(今瓜州)双塔农场有大食堂,晚上给一顿夜班饭,母亲把饭打回来,自己舍不得吃,匆匆忙忙跑回家,叫醒睡梦中的我和弟弟,把饭端给我们吃,就怕饿着我们。因为在那个年代,家家户户都是吃不饱饭的,按人口发的口粮不到月底就吃完了。由于父亲早逝,母亲成了我们家的顶梁柱,永远扮演着伟大而无私的角色。在我的心中,母亲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母亲没有文化,“斗”大的字认不下一箩筐;可是,母亲却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记得我上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子弟小学正在学“愚公移山”这篇课文,老师留的家庭作业是给这篇课文写出中心思想,当时我不会写,就问母亲。母亲说,她小时候家境贫寒,没有上过学,更别说女孩上学堂了,也就是后来扫盲时认了几个字。可没有文化的母亲当时却耐心地给我讲了愚公移山的精神,我听明白了,写下了这样的话:让我们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在大风大浪中锻炼成长。第二天的语文课堂上,老师抽查作业时点到我,让我朗读写的中心思想,我读完后,老师表扬了我,并把内容抄写在黑板上,让同学们记。当时别提我心里有多高兴了,放学回家一进门,我就喊,妈妈,我得到老师的表扬了!我看见母亲会心的笑了。
                母亲的性格很刚烈,也很严肃,脸上挂笑容的机会总不多,从小对待我们兄弟几个都很严厉。每天当母亲从外边回来时,我们兄弟几个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乖乖地各干各的事,母亲出门后,大家又回到了“无政府”状态。很过分的时候,大哥总会说:妈妈来了,大家立刻恢复了平静。
每家总有挂字画的风俗,在我六七岁的时候,记得家里的上房屋里挂了一幅绘有李白像的中堂,调皮的大哥偷偷地用毛笔蘸了墨汁,将李白的胡子又描了一遍,母亲回来后发现了,严厉地审问我们几个:这是谁干的!我和弟弟齐声说:我没干。大哥低下了头。那天,大哥手心挨了母亲四板子,还罚站了半个小时。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是严厉的,更是辛劳的,母亲的辛劳,我们可以见证。记得我上高中那会儿,母亲向公路段上申请了一套平房,母亲搬来好多砖,说要把院子的地铺出来,铺好后我们就从农场搬过来。我就问母亲为什么要搬家呀?母亲说,你已经上高中了,新家离学校近,你就不用住校了,可以安心学习,将来考大学。母亲自己亲手干,在那一次我目睹了母亲干活的辛苦。炎炎烈日撒变了母亲的全身,汗水湿透了母亲那薄薄的衣裳,但母亲并没有因此而中断干活。我站在旁边,看着母亲一次又一次地弯下腰去搬砖头,就去帮忙,母亲抢过了我手中的砖头,说你别动,不小心会弄伤手的。一句朴素而又平凡的话,却深深地包含着母亲对我的爱。不一会儿,母亲就已经是一个汗流浃背的泥人了。辛苦的一天终于结束了,夜幕渐渐降临。母亲来到我的身边,默默地看着我学习。
                高中考大学的时候我以平平的成绩落榜了,在那段日子里,母亲并没怎么说我,而是鼓励我好好努力,明年再考。那时候,我感到心里特别内疚,对不起母亲。后来,我就招工了,也自然成家了,有了自己的孩子。可是每当回忆起母亲在世的时候,我却没能好好孝敬过她老人家,没有尽到一个儿子应尽的义务。母亲的一生很艰辛,在农场的时候,放过羊,喂过猪,为了“拉扯”大我们几个孩子,母亲得像男人一样劳作,为了多挣几个“工分”,一天得劳作十四五个小时。返城后,开过小饭馆,摆过地摊……一辈子真是不容易呀!这就是我的母亲,几十年含辛茹苦、勤俭持家,把我们一个个“拉扯”成人。 母爱深似海,母爱重如山。母亲像似一棵树,虽然不言不语,却让她枝叶茂盛的坚实臂膀为年少的我们遮挡风雨,在不知不觉间我们已长大成人,而树却渐渐枯萎老去,不复容颜。母爱又是含蓄的,每次的关怀,每回的无声付出,都诠释出一个母亲对儿女的那种特殊的关爱,它是一种崇高、无私的爱,只是给与,不求回报。让我由衷地说一声:妈妈,我爱你!树木的繁茂归功于土地的养育,儿女的成长归功于母亲的辛劳。
                对于我来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理解自己的母亲。虽然母亲早已过世,但我得到了这种幸福,并从未失去过。
                                                                                写于2015年3月28日 清明前
16赵星沉 默 的 墓 碑
             ————母亲十周年祭
                        文/赵 星
                     

                  半截青冷的墓碑
                  黑乎乎矗立于荒岭之中
                  我愈发觉得
                  那就是母亲的化身

                  刀刻斧凿的痕迹
                  淹没在发白的石板上
                  也堙没于岁月的尘埃里
                  清晰而又模糊
                  亲切而又陌生

                  我迈着沉重的脚步
                  脸上挂着严肃,带上
                  三千六百五十个悲伤
                  生怕惊醒
                  安睡在墓碑下的灵魂

                  冥纸在泪光中燃烧
                  青烟袅袅——
                  我想,也许此刻她正醒着
                  竖起耳朵聆听那些吵杂的脚步
                  判断哪个声音更像她的儿

                  一生辛劳的母亲
                  生与死  这道短短的门坎
                  隔绝了天伦之乐
                  割断了触摸我脸庞的那双
                              布满老茧的手掌
                  敲碎了一双慈爱的眼神
           
                  我摩挲着冰凉的墓碑
                  滚热的泪珠滑落坟头
                  在这阴阳两隔的世界里
                  一半追忆母亲
                  一半叹息我的余生
                                          乙未年清明作于玉门恒泰墓园
                        
17风声思       念
父亲离开了我五年了,但和父亲一起时的点点滴滴仍然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对父亲的思念也常常萦绕心头,触景生情,每当走在街上,看见和父亲相似的老人,我都会不由自主的停下脚步注视着那位老人,就如同看见父亲一样直到老人走远了,才发现是自己在幻想,不知不觉眼泪又流了出来。
  
  每当夜幕降临仰望星空,想象着天堂上的父亲现在会是什么样子,想象着父亲此时是不是也在天堂上在看着我,仿佛耳边想起了父亲的声音,三,爹现在很好,你不用惦记,照顾好你自己,此时的我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任由泪水肆无忌惮的在脸上流淌,好像此时爹爹就在身边,好想投入 爹爹的怀里让我好好发泄一下,痛痛快快的哭一场,让堆积在我心里那份思念得以释放。可现实终归实现,我只有期待在梦里和父亲相见,爹三真的好想你啊。
  
  爹,二月初九是您的忌日,到时我会如期去看您,如有什么要求和需要托梦给我,  三期待和您梦中相见。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而每个父母对孩子都会是无私的,不求任何回报,奉献着自己的爱,希望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能读懂父母对自己的那颗心,学会孝敬父母,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不要等父母真的离开了才悔不当初,那是已晚,没有回头路,让我们一起来祈祷,祝天下的父母健康快乐。也祝愿在天堂上的父亲快乐,能感应到儿女对您的思念。
爹爹,你安息吧!请您放心,我没会努力的……。
18wxpzp清明时节
小时候,清明是一串“燕燕”馍。每到清明母亲就会蒸上几锅燕子形状的花馍,燕子的眼睛是两粒花椒籽,翅膀尾巴是用剪刀剪出来的。蒸好的燕子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上面还要用筷子蘸上红纸泡出的红水点上几个红点,然后串起来挂在墙上,当然这“燕燕”不仅好看,也是最好的零食。只是吃的时候有些舍不得,一个个扒拉来、扒拉去,最漂亮的“燕燕”留到最后都成了馍干。听母亲讲,蒸“燕燕”是希望儿女将来有出息,能够展翅高飞。
到后来长大了,上学了,也会背诵“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但诗中的滋味并没有什么体会,只是清明依旧会吃到母亲蒸的“燕燕”。再后来外出工作了,踏入了铁路施工行业,栉风沐雨、四海为家是筑路人一生工作的常态。对于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四处奔波的筑路人来说,“同甘共苦,互帮互助”的信念要比其他行业的人更加坚定,心中的那份情谊也更加深厚。同事的亲人去世,自己的师傅仙去,在帮助料理善后中感受生死离别的痛楚,明白了清明对于有亲人故去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与此同时,我的内心深处也多了一丝忧虑,潜意识中有些恐惧清明的到来,因为自己的父母年岁已高!
恐惧归恐惧,三年前的秋天,母亲走了。走时,我没在母亲身边,在千里之外的武夷山隧道建设工地。那天下着小雨,云雾把整个山谷压的很低,山野静的让人喘不过气来。听到母亲去世的噩耗,我跌跌撞撞走出隧道,仰面嚎啕大哭,满脸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这也是无奈,更是遗憾。后来二弟告诉我,母亲生病不让告诉我,怕我担心,在家母亲也总是说“不碍事”,走的三天前我和母亲通电话时竟也没有丝毫的察觉。仔细回忆,似乎那天母亲的声音没有平日响亮,唠的时间也不够长,话语中特别强调了“我身体挺好的,不用担心。”这么明显的差别,我居然没有感知到,按理说母子连心,我多少应该有所感觉的。是我粗心大意?还是工作真的忙晕头了?
母亲走后,清明成了我心中的痛。消失了的不仅有一串串的“燕燕”,还有无法弥补的陪伴,再想尽孝也没有了机会。我还曾想陪伴母亲去旅游,去坐坐高铁,去看看武夷山的风光,这一切都成了思念与悔恨。
又到清明,跪在母亲坟前,点燃一叠纸钱,泪水夺眶而出,母亲在那边还好吗!
19祝英台清明雪后雨纷飞,思亲不忘旧日恩。
天降大雪伴雨滴,泪水洒落洗墓碑。
清明扫墓拜红军,鲜血染红黄土地。
请君施礼送烈士,英灵微笑谢君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7 16:16:32 | 查看全部
感谢大家对活动的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7 16:16:53 | 查看全部
杨老师活动组织成功,祝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7 17:02:49 | 查看全部
我的作品咋乱糟糟的?没编辑还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7 17:12:48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