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05|回复: 0

战略后的战术营销

发表于 2015-4-6 22:38:0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空城计》在诸葛亮四出伐魏,遇司马懿,街亭之役,所属兵将已全派出,留在身边的兵士不足几百人,诸葛亮独自留在空城,面对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压境,下令大开城门,独坐城楼,轻抚古筝,独奏一曲《高山流水》,吓退司马懿十五万大军的故事,很多人都已耳熟能详,然,《空城计》所呈现出的意义,见仁见智,却各不相同。

    感悟第一点:假设诸葛亮不是诸葛亮,能否创下空城计这般奇迹,若此时诸葛亮弃城逃跑,十五万大军必定追上,将其活捉,历史必然改写,不能逃不能待着硬拼,只好有此一搏,这就是所谓英雄。

    感悟第二点:《空城计》的成功,源于诸葛亮对司马懿的了解,也源于司马懿对诸葛亮的了解,司马懿知诸葛亮一生谨慎,绝不可能做如此险事,而诸葛亮也知司马懿知自己一生谨慎,绝不可能做如此险事,才会如此行险,才会有《空城计》之传奇,假设派一名鲁莽小将,断不会有如此深远思考,早已活捉诸葛,亦不会有《空城计》了。

    感悟第三点:英雄:古语有云: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英雄这一词,一直被大家尊崇,然而,我们一思考,英雄是在什么情况下的什么人物?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应是危难之时的全才,为什么全才还会有危难之时,显而易见,一人之力无力应对,哪怕是英雄式的全才,所以,我认出,英雄的出现必定是组织与系统的不健全,系统的体制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激励机制,显得弥足珍贵,创造一个知对错,有奖惩,重速度的团队,应落实到底,务实到底,联想到我的课程,<执行,赢在沟通》中,企业文化体制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感悟第四点:战略PK战术,《空城计》是一场战役,而非一场战争,《空城计》的出现是因马谡擅自更改屯兵之处造成的,《空城计》战役的胜利,并不代表战争的胜利,战略再完美,执行不到位,一切为零,固守街亭,保住粮草之道为战略,《空城计》只是迫不得已,无可奈何的战术罢了。

    感悟第五点:审时度势,我们忘了一个人,司马懿,当时的魏国大敌乃诸葛亮,如若真活捉了诸葛亮,平定蜀国,在当时的国情下,司马懿回国后必定罢免兵权,再无掌兵之日,也就无后来的司马炎建晋之历史,当司马懿看到诸葛亮的无奈战术《空城计》时,下令退兵30里安营扎寨,而诸葛亮因痛失街亭,挥泪崭马谡后,自觉用人不当,上表刘婵,自降三级,想来不无道理,做为当时的总经理,明知街亭如此之重,竟用人不当,董事长刘备临死前叮嘱诸葛亮马谡之才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然诸还用之,岂能不降,我想我若是诸葛亮定亲率三军,在五路口扎寨,拒抗司马懿,剑指雍凉关,入主中原,平定天下,那是后话!

    值得肯定的是,《空城计》是战术也好,是无奈也罢,必竟是成功的,当战略这个大方向有所偏颇,战术在个别战争中,就要脱颖而出,这就是所谓英雄,正如企业小的时候,不能事事俱全,而这时,正应用如此战术做好区域市场,用奇正之道迅速扩张,占领更多市场,“入主中原,平定天下!”。



来源:总裁网 作者:吴兴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