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百年“长征”桥,今世矿区发展见证
蒲德贵 张明英 图文
“一座‘风雨廊桥’走过百多年后,见证了红军长征过石壕的情形,见证了重庆煤炭的发展,见证了矿工新生活的变迁。”7月12日,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煤电公司7名矿工家属在百年“风雨廊桥”上聆听当年红军走过的故事,感受祖国60年的发展中找到了一条不变的真理:“长征精神”催人奋进,地域发展更新观念还需精神激励。
走进风雨廊桥,它把矿区人的思绪带回到70多年前红军长征过风雨廊桥时的情形。四渡赤水的转战之地,一路北上的“长征精神”激励着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煤电公司6对矿井,6万多矿工家属,成为矿工珍惜幸福生活的教育基地,成为矿工见证改革30年发展,建国60年繁荣昌盛的历史,启迪着更多的矿工为未来的新生活而奋斗。
当天周末,与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煤电张狮坝煤矿临近的红军长征走过的“风雨廊桥”,与往常一样,来来往往的矿工中多一种活跃的气氛,一群由矿工组成的摄影爱好者,一群由矿工家属子女组成的“看历史,看变化”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他们在走进历史中,在聆听昨天发生的故事中,接受了一次特别的传统教育。
始建于清代同治十一年,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的风雨廊桥,木质结构,灰色的瓦砾,贵州桐梓县与重庆綦江县接壤处的2座风雨廊桥,依旧保存完好,成为矿工家属休闲的好去处,接受传统教育的圣地。
30年来,风雨廊桥成为矿工记录历史的载体。矿工摄影爱好者杨光华、王露生总是禁不住手中的相机,操持着“长枪短炮”,从上到下,从左到有,从内到外,寻找图说风雨廊桥的故事来解读矿区的变迁,他们所拍摄的数千张廊桥不变的图片,见证了矿区的发展,图说了历史不可淡忘,传统教育还需继续。
水电所女工蔡云会,走在风雨廊桥上,走在红军长征当年徒步的山道上,如今是重庆与贵州相连的村村通公路上,不仅在聆听历史讲述的故事,更在聆听着建国60年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成果。她说:“周末走进百年‘风雨廊桥’,找到的不仅是山山水水的美丽,激发了崇尚‘长征精神’中感受的是祖国60年的强盛。”
矿工孩子萌萌,今年高考后,从重庆市200多公里市中区回到父亲工作的矿区,在市区长大的他,对红军长征过石壕的故事非常感兴趣。第一次见证风景秀丽的矿区,第一次触摸红军经过的风雨廊桥,兴奋不已的他,以90后的行动去寻找“长征精神”的伟大。
“在课本上了解长征,真不如一见,矿区的变化超过了计划,矿工以‘长征精神’打造的现代化矿山真漂亮,让我们新生代享受到了幸福生活。”萌萌小朋友说。
一天的风雨廊桥休闲生活,一次建国60年的教育之旅,矿区人自发组织追忆“长征精神”教育活动,尽管他们每天都与廊桥相伴,尽管他们是矿区30年改革开放的见证人,从心底里散发出了需要历史文化教育补充思维,激励奋发图强再展宏图。
图片说明:
蒲德贵090712-1: 渝黔交界处的风雨廊桥见证历史发展。
蒲德贵090712-2:矿工家属在风雨廊桥上休闲。
蒲德贵090712-3:当年红军过桥的脚步声响彻在矿工心中。
蒲德贵090712-4: 矿工摄影爱好者记录风雨廊桥变迁,图说见证发展。
蒲德贵090712-5: 风雨廊桥守候在矿工身边,保存完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