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80|回复: 5

[打工交流] 中国何时才能出现“职业农民”

发表于 2015-4-9 14:45:4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jpg
在传统的观念中,“农民”更多是一个身份,而非一个职业。既然是职业,那么谁可以做农民就是一个逃不过的话题,因为并不是生下来是农民就适合做农民。

谁来做农民?这个问题似乎很无厘头,在既往的观念中,农民当然是由农民来做,除了在特定年代里人口是从城市往农村流动——就是说从市民变为农民,但是在绝大部分时间人口流动都是从农村向城市。

在过去3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伴随着农业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农业从业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比重从1978年70%下降到1990年59%,在2013年则下降到31.4%。

这么多农民离开农村奔向城市,不仅改善了自身境遇,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傅蔚冈表示,同时也补充了城市通过改革开放后所释放的劳动力不足等问题。

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农村,实际上并未导致农业生产的萎缩,相反,粮食总产量则年年创新高,一个可供比较的数据为1978年中国的粮食总产量为30476.50万吨,而2013年底则达到60193.84万吨。

但尽管农业产量逐年创新高,但是农产品进口数量和金额却一直在增加。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粮食贸易的规模就一直在扩大,而且总体以进口为主。2002年,中国粮食进口量为1417万吨,2013年增至7796万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9 14:46:31 | 查看全部
BWCHINESE中文网此前报道,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后,立即引发各方强烈关注。2004年以来,每年中央一号文件都会有一定篇幅谈及农村教育。

连续12年一号文件聚焦三农,的确也使得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的城镇化也迅速得在提高。而当前中国农民已走上了一条单向的不归路,而留守农民和城居农民又出现很多新的待解决问题。

面朝黄土背朝天,这是人们对以往农民的固有印象。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那么,新型职业农民是什么样的?

与欧美农业的大规模生产作业相比,中国农业最大的问题可能是规模化不够,从业者的职业化不高。在中国,农民更多是作为一个身份而存在,而不是作为一个职业。

欧美农业是由一群现代专业技术武装起来的职业农民主导,而中国农业则是更多依赖于传统靠天吃饭的经验。也正是如此,李克强总理才会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养职业农民”。

农业部经管司张红宇表示,从农业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确实与欧美国家相距甚大。我们的农业现代化不仅和发达国家相当有差异,比如从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来讲,我们的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2%,是美国农业劳动生产效率的1%,是世界平均效率的64%,劳动生产效率太低是农民收入偏低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怎么样通过提升农业劳动生产效率,使农业现代化的节奏跟上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节奏?张红宇表示,中国大国农业的定位决定了我们在规模经营方面要有所作为,有什么样的工业化、有什么样的城镇化、有什么样的信息化就应该有什么样的农业现代化。

那么,职业农民如何培养?很多人想到的是像执业律师和职业会计师一样,通过“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训,取得任职资格提高平均收入。”但这种想法真的可行吗?

傅蔚冈表示,我看未必,很重要的一点是,当农业生产规模化后,职业农民更像是一个企业家,要对各种市场信息进行收集和判断,如果企业家是无法通过执业证书来判断其能力,那么职业农民也是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9 14:46:54 | 查看全部
从经济学角度看,职业农民,就是通过市场配置资源,以需求指导农业生产又以新产品引导市场,并以商业活动为舞台的新生产者,也就是“农商”。

安义县黄洲镇金果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黄声菊,就是这样一位“农商”。截至2月底,她已陆续从本镇农民手中流“进”了1万亩农田。在人均1亩田的黄洲镇,她1人种了1万农民的田,相当于1人种了40万人一个月的口粮。

黄声菊缘何流转这么多农田当职业农民?3月4日,黄声菊向记者娓娓道来:“前些年,我从家乡龙津镇枫树村来到黄洲镇办了一家粮食加工厂。近年来见到镇里许多农民弃田抛荒外出打工,很可惜。我有粮食加工厂,如果流转农田搞规模种植,既能保证加工粮源和品质,农田又不被抛荒,农民还能得租金。”

这么多田,一家几口人怎么种得过来呢?与传统农民相比,新型职业农民懂得经营。黄声菊成立了合作社,走“农业企业+合作社+基地+种植大户”新路,实行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生产资料、统一收购。

黄声菊的生产经营已完全市场化了。她成立了粮油有限公司,既销粮又广收市场信息,引进推广了再生稻等10多个优质新品种。

合作社社员黄声柳举例说,一种两收、米质好的再生稻,每亩比种1亩优质稻谷增收400多元。为扩大产能,黄声菊投资1000万元,对大米进行精深加工,在市场上力推自主品牌,上海、广东、福建等地的粮商纷纷与她签下大米购销订单。

张建军,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讨思浩村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也是村里种植大棚草莓第一人。从种玉米、土豆到发展大棚种植,他真正体会到当一个职业农民的乐趣。“过去靠天吃饭,忙活一年也挣不了多少钱。现在选好品种,一年轻轻松松净赚10来万。”

“现在种草莓的人太多了,去年这个光景,草莓都卖光了。今年,我打算引进新品种,多样化经营。” 与传统农民不同,张建军是新城区有名的种植能手,并带领周边村民共同致富,还被新城区科技局聘为科技特派员。

张建军就是新型职业农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9 14:47:36 | 查看全部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傅蔚冈表示,职业农民最为重要的一点莫过于降低农民的准入门槛。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中,农民是作为一个身份存在,这意味着很多城市居民无法下乡做职业农民。

由于农地制度的限制,他们无法从事农业生产;或者是从事了农业生产,但是由于种种因素限制使得他们无法扩大规模。

这一点和上世纪80年代初政府限制农民进城务工有点相像,国务院1981年12月30日颁布《关于严格控制农村劳动力进城做工和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人口的通知》,要求城镇单位严格控制从农村招工,认真清理企事业单位使用的农村劳动力,加强户口和粮食管理等措施。

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农民向城市转移的趋势无法控制。既然农民可以进城做工人,为什么城市居民不能下乡务农呢?这可能是今后城市化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一个现象。

当然,这需要改革农地制度,唯有如此,中国才有可能出现职业农民。(熊子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9 17:13:08 | 查看全部
是趋势吧,职业农民很牛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9 18:47:13 | 查看全部
农民成为职业农民,恐怕还需要很多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