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4-9 14:46:31
|
查看全部
BWCHINESE中文网此前报道,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后,立即引发各方强烈关注。2004年以来,每年中央一号文件都会有一定篇幅谈及农村教育。
连续12年一号文件聚焦三农,的确也使得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的城镇化也迅速得在提高。而当前中国农民已走上了一条单向的不归路,而留守农民和城居农民又出现很多新的待解决问题。
面朝黄土背朝天,这是人们对以往农民的固有印象。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那么,新型职业农民是什么样的?
与欧美农业的大规模生产作业相比,中国农业最大的问题可能是规模化不够,从业者的职业化不高。在中国,农民更多是作为一个身份而存在,而不是作为一个职业。
欧美农业是由一群现代专业技术武装起来的职业农民主导,而中国农业则是更多依赖于传统靠天吃饭的经验。也正是如此,李克强总理才会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养职业农民”。
农业部经管司张红宇表示,从农业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确实与欧美国家相距甚大。我们的农业现代化不仅和发达国家相当有差异,比如从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来讲,我们的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2%,是美国农业劳动生产效率的1%,是世界平均效率的64%,劳动生产效率太低是农民收入偏低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怎么样通过提升农业劳动生产效率,使农业现代化的节奏跟上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节奏?张红宇表示,中国大国农业的定位决定了我们在规模经营方面要有所作为,有什么样的工业化、有什么样的城镇化、有什么样的信息化就应该有什么样的农业现代化。
那么,职业农民如何培养?很多人想到的是像执业律师和职业会计师一样,通过“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训,取得任职资格提高平均收入。”但这种想法真的可行吗?
傅蔚冈表示,我看未必,很重要的一点是,当农业生产规模化后,职业农民更像是一个企业家,要对各种市场信息进行收集和判断,如果企业家是无法通过执业证书来判断其能力,那么职业农民也是如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