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这是一支年轻、富有朝气的技术团队,平均年龄29岁。
这是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年轻团队,它连续多年被矿授予“先进班组”“技能精英团队”称号,并在集团公司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和第十五届青工技术比武中均包揽测量专业“前三名”。
这支团队,共有13人,一水儿的小伙子。他们是钱营孜矿生产技术部测量专业团体。自建矿以来,13人团结协作,先后完成井下9.5万米巷道的导线测量和复测工作,导线全长19万米;完成井下108个贯通工程测量工作,其中4000米以上的超大型贯通13个,巷道贯通精度均满足生产需求。
29岁的李文阳是测量专业主管,也是团队的领军人物。他最喜欢的一句话是:“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日前,记者与他面对面。这个有着阳光般明媚笑容的年轻人笑着告诉记者:“每当我戴上矿灯深入井下,用仪器在厚重的煤层前测量时,都会睁大双眼,力争使测量到的数据精确无误。我觉着,我们这个团队,就是矿山的眼睛。”
2008年,李文阳来到钱营孜矿从事矿山测量工作。当时,面对一片漆黑的掘进头和极为复杂的地质环境、测量环境,他意识到测量工作的重要性。为了尽快提高业务能力,他开始翻阅大量有关煤矿测量的技术书籍,并经常带着疑问主动深入井下,四处观察,了解煤矿的作业环境、生产流程和测量情况。
为了对井下有更具体的了解,李文阳与伙伴们每个月能有20多天待在井下。他一边采集数据,一边勘查现场,准确掌握岩柱、煤层的厚度等数据,熟悉巷道开口拐弯曲线、跨巷掘进等情况。为了保证测量的精确度,遇到巷道起伏较大、仪器不易安放的情况,他就把仪器在离地面400毫米的位置用三脚架支撑着,而他只能匍匐在地上,透过仪器标出巷道最精确的掘进方向线。
凭借对各种测量仪器操作娴熟,李文阳在各类技能竞赛中大显身手。李文阳先后荣获皖北煤电集团第十届青工技术比武“青年岗位能手”、皖北煤电集团第十一届青工技术比武“青年岗位能手标兵”、皖北煤电集团2009年度“革新能手”、2010年度“淮北市青年岗位能手”、皖北煤电集团2011年度“优秀科技(管理)工作者”称号等荣誉,并连年被矿评为“优秀技术工人”“优秀青年”等。
平时,钱营孜矿生产技术部为提升测量专业队13名员工的业务技能,积极开展以实训、特训、集训为内容的实战训练,同时对有创新专长的“会员”进行特训,扬其特长。两年前,钱营孜矿生产技术部成立了“文阳工作室”,13位小伙子集思广益,不断进行技术革新,相继完成了多项科技创新项目和技术改造,有12项成果获得集团公司和矿上的奖励,并在集团公司推广应用。其中,万向可调塑料测钉的发明应用,大程度减少井下巷道延放中线的作业工序,缩短了井下作业时间,减少了施工单位打眼、砸木桩等工作带来的劳动强度。这项发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在集团公司其他矿井推广应用。
“我们是一座梦工厂,用我们的眼睛和技能,为矿山发展创造无限的可能。”测量队的队员们自豪地对记者说。李文阳说,“我们把充满热情,追逐梦想的青年聚在一起,在攻克一个个技术难题过程中彰显青春风采,逐渐成为提升矿井核心竞争力的‘助推器’。”
记者 徐志勤 实习生 施然 通讯员 吴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