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您仔细看过煤矿工人的手吗?那是一双粗糙、厚实的手掌,指头粗短,掌心里布满老茧,指甲缝里总是塞着洗不掉的煤泥。您也许不会相信,眼前这幅长2.5米、宽0.9米,绣工精致,栩栩如生的《八骏图》十字绣,竟然是出自这样一双手。
这幅十字绣的主人叫张远,是张集矿山西申南凹项目部的职工。这位身高一米八、47岁的采煤汉子,有着粗糙却灵巧的双手。
“其实,我也是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接触十字绣的。”张远告诉笔者,2013年休假回老家时,妻子正好跟左邻右舍的妇女学绣十字绣。张远整天被妻子叫上帮忙数格子,穿丝线。一个大老爷们整天跟着一帮“娘们”坐在门口摆弄针线,张远不乐意了,数落起妻子:“哪有做个针线活还带着秘书的?你要是不会绣就算了!”
“我不会绣那你会啊?”妻子反驳他。
“我那是没绣,要是绣起来肯定比你绣得好!”张远不甘示弱。
“好,那你就绣吧,咱俩比比看谁绣得好、绣得快!”于是两人便较上了劲。
耍耍嘴皮子怪爽快,可真正干起来就难了。整天在煤矿井下摆弄单体、支架的粗手捏起针线来,“灵敏度”自然不够,可是夸下了海口,真是骑虎难下,好面子的张远只好硬着头皮绣起来。那个假期休得是“腰酸脖子疼,眼花手腕肿”。10天的休假结束前,张远愣是把《拼搏》这幅书法作品的“拼”字绣得有模有样。
“我也是蛮拼的。”张远自嘲道。看到自己的作品完成了大半,张远顿时产生了一股成就感,他把这幅半成品带到了矿上,每天下班后绣上几针,半个月就大功告成。拿到镇上装裱好,挂到宿舍里,还真像那么回事。
听着工友们的啧啧称赞,张远心里美滋滋的,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从文字书法到松竹梅兰,再到花鸟鱼虫,两年间他绣了近10幅作品。
“我现在每天下班到宿舍后就绣上一阵子,吃过饭别人看电视,我又埋头绣。”张远说,“我也没什么嗜好,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除去班后开会、学习,我一天绣上个把钟头,就当打发时间了。”
张远是工区的生产班班长,多次被矿评为安全明星、文明标兵,人品、技术自然没得说,可就是个急躁脾气。遇到生产任务紧张、井下条件变化或者班组职工工作不到位时,他也会发火。“绣十字绣是个细致活,来不得半点急躁,是个修身养性的好办法。”张远说,“自从绣上十字绣,我觉得自己脾气好多了,工作上更有耐心了,遇到问题能够冷静地分析处理,这个业余爱好对我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在张远的带动下,工区原先几个喜欢班后喝上两盅,“糊”上几把麻将的老伙计也跟着绣上了,一群大男人经常聚在一起切磋绣工,品味作品,在矿山形成了一道别致的风景。
张远是个爽快热心人,绣好的作品一般都送给亲朋和工友。这幅《八骏图》他已经花费了一年的心血,目前完工了四分之三。“这幅作品我会好好珍藏,等我退休了就把家里精心装修一番,这幅《八骏图》就挂在客厅里。退休了,我就可以专心绣十字绣了,还可以天天在家陪老婆孩子了……”说到这里,这个高大魁梧的男人竟然落泪了。“我20岁不到就离开泰州老家,到徐州煤矿工作,这一干就是近30年。以前在矿本部,一年顶多回家两三次。9年前,我跟着创业队伍来到山西,两个月集中休息一次,一年也就回家六次,父母面前不能尽孝,孩子也照顾不到,家里的担子全落到妻子肩上了,这幅《八骏图》就当是我给妻子的补偿吧。”张远的言语中透着无奈和愧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