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73|回复: 2

防止"恋父恋母"情结

发表于 2015-4-10 09:19:1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个难以排解的“情结”

  情境:

  芸琦从小和爸爸生活在一起,每天上学都是爸爸接送,生活起居也主要是爸爸照顾。芸琦十多岁妈妈才从外地调回来,但芸琦仍然对爸爸十分依赖,而对妈妈的感情却很平淡。进入青春期后,芸琦还和小时候一样,经常当着旁人的面,与爸爸亲热搂抱,爸爸呢,对她的做法持赞同态度,有时还以此在妈妈面前炫耀。对此,妈妈经常提出指责,芸琦不仅没有收敛,还经常与妈妈发生冲突,认为妈妈在嫉妒自己与爸爸的关系。可最近同学们经常嘲笑芸琦的行为,为此芸琦常感到十分不满。


来源:好父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0 09:19:28 | 查看全部
 分析:

  进入青春期的女孩子,毫不顾及两性的生理差异,在身体上与父亲过度的接触,在心理上对父亲过分的依恋,性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恋父情结”;如果一位已进入青春期的男孩,对母亲有类似的“亲热”和依恋,则为“恋母情结”。而这两种“情结”都是不正常的,对孩子性心理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



  每一个人,当他还处于婴幼儿期的时候,都会对抚养自己的最亲近的人,如爸爸、妈妈产生依恋,这种依恋表现在喜欢与最亲近的人在一起,并因此会感到安全、舒适和愉快。在遇到不熟悉的人和不熟悉的环境时,会感到紧张、不安和害怕,这时候,就要找爸爸或妈妈寻求保护,这些现象是婴幼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

  发展心理学认为,孩子对自身的性别角色认知后,女孩就有学妈妈、男孩就有学爸爸的角色意识,或者男孩在感情上嫉妒爸爸,偏爱妈妈,女孩嫉妒妈妈,而偏爱爸爸。这种情结的出现是性别角色的一种典型反映,几乎每个孩子小时候都要经历这种情感体验。如果过了6周岁或年龄较大时,仍没有摆脱恋父或恋母情结,就有可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健全,甚至有可能出现性变态。产生恋父或恋母情结的孩子,在他们成年后,其人际交往、独立生活,乃至他们的婚恋及成家后的家庭生活都会受到影响,因此,家长应引起重视,避免孩子产生异常情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0 09:19:47 | 查看全部
 策略:

  为了防止孩子出现“恋父”或“恋母”情结,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

  1、父母对子女的亲密接触要把握好分寸,避免有意或无意接触儿童期以后的异性子女身体的敏感部位,如需查看子女的身体,应由同一性别的家长实施。

  2、孩子进入青春期时,性意识萌发,容易将家中异性的父母作为释放性压力的对象,形成恋父恋母情结;青春期的孩子还可能出现恋师情结,即对异性老师产生爱慕之情,但那是一种幼稚的不成熟的情感初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活阅历的丰富,这种情绪会渐渐地淡化。这个时期,大人们要做好适当引导,帮助孩子健康愉快地度过青春期。

  3、父母不应以异性子女对自己情有独钟为荣,而应启发子女对父母尊重和热爱。如果儿童期以后的儿子对母亲,或者女儿对父亲有过分亲昵甚至涉及明显“性”内容的举动时,父母应善意制止。正如俗话所说“儿大避母”、“女大避父”。

  4、特别是单亲家庭中,如果父亲带着女儿,或母亲带着儿子,更容易使孩子产生恋父或恋母情结。因此,单亲家庭的家长,平时要让孩子多与同性的亲友接触、生活,并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不要将父女、母子间的那种相互信任、真诚无私的情感交流和体现亲情的爱视为“情结出界”,家庭中亲情的爱不但应当存在,还应大力提倡和发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