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进入青春期的女孩子,毫不顾及两性的生理差异,在身体上与父亲过度的接触,在心理上对父亲过分的依恋,性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恋父情结”;如果一位已进入青春期的男孩,对母亲有类似的“亲热”和依恋,则为“恋母情结”。而这两种“情结”都是不正常的,对孩子性心理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
每一个人,当他还处于婴幼儿期的时候,都会对抚养自己的最亲近的人,如爸爸、妈妈产生依恋,这种依恋表现在喜欢与最亲近的人在一起,并因此会感到安全、舒适和愉快。在遇到不熟悉的人和不熟悉的环境时,会感到紧张、不安和害怕,这时候,就要找爸爸或妈妈寻求保护,这些现象是婴幼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
发展心理学认为,孩子对自身的性别角色认知后,女孩就有学妈妈、男孩就有学爸爸的角色意识,或者男孩在感情上嫉妒爸爸,偏爱妈妈,女孩嫉妒妈妈,而偏爱爸爸。这种情结的出现是性别角色的一种典型反映,几乎每个孩子小时候都要经历这种情感体验。如果过了6周岁或年龄较大时,仍没有摆脱恋父或恋母情结,就有可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健全,甚至有可能出现性变态。产生恋父或恋母情结的孩子,在他们成年后,其人际交往、独立生活,乃至他们的婚恋及成家后的家庭生活都会受到影响,因此,家长应引起重视,避免孩子产生异常情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