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小新母亲的娘家在村里是大户人家,有着30户的亲戚本家。母亲说到这里是很是自豪,母亲家是中农成分,嫁给贫农成分的父亲有许多的不满和无可奈何。母亲结婚时是镇工厂的团委书记,而父亲只是一名高中学生,当时母亲百般不愿意,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母亲不得不听。母亲结婚后家也不回,住在镇工厂,父亲百般劝慰才使得母亲回心转意,母亲18岁结婚,26岁才有了小新的姐姐,父亲似乎很怕母亲。父亲家有兄弟五个,父亲排行老四,但是在几个媳妇中间,性格倔强的母亲并不受奶奶的喜欢,所以奶奶给伯伯家照顾孩子,却不喜欢小新。
80年代初期的农村小学,每学期的学费不足10元,此外每家每户再给老师些口粮。就是这些学费,让小新想起来就头疼。每到交学费的时候,小新就想哭,父亲大学毕业后,到山西工作。因为母亲出名的能干,村里镇里都是一把好手,父亲自然不发愁小新姐弟的衣食,所以每年只给爷爷奶奶邮寄点生活费。母亲和小新姐弟的费用全靠母亲自给自足。可是自打1962年镇上的工厂解散,母亲回家务农,繁重的农活使得母亲脾气异常暴躁,小新稍微不留神就会触怒母亲,母亲就会拿起鞋底子,对着小新的屁股一顿暴打。每逢小新向母亲要钱交学费,母亲不管什么费用都无一例外的一顿谩骂,什么时候骂累了才从手绢里掏出揉皱了的钱一毛一毛的数出来给小新。多年以后小新想起母亲发怒的样子,很像正在喷着蒸汽的火车头。
班里每学期的学费小新总是最后一个交的,如果不是老师再三的催促,小新是断断不敢向母亲开口要钱的。怎么才能挣到钱呢?小新的心里很是忧伤,刚刚交完学费,老师就又给小新出了难题,再交0.12元的方格本钱。方格本小新是不敢向母亲要的,一般他都是用姐姐用过的作业本的反面。小新想到了母亲的鞋底落到屁股上的疼痛,想到这里小新不由得打了个冷战。万般无奈小新向比自己大两岁的留级生小云,说起了自己的担心。小云说距离村里约两公里的县城有家废品收购站,那里面卖玻璃能挣钱,一斤玻璃一分钱。一分钱?小新掰着手指算了算:“行,我就卖玻璃。”其实小云没有告诉小新,废品收购站也收塑料布,一斤塑料布能卖1毛钱。小新每天放学后除了完成母亲每天交代的割11斤草的任务,再就是捡拾玻璃瓶和药瓶。一个月过去了,小新的废玻璃堆成了小山,小新放在包袱里,提了下很重。他问小云:“什么时候去县城卖玻璃?”小云说:“明天是星期天,明天上午吧。今天下午放学后你和我出去转转。”为了方格本钱不向妈妈要,小新很乐意陪小云去转转。
官庄村村后小河边是一排排砖窑,河岸上到处是刚刚打成的一摞摞砖坯,每摞砖坯上盖着黑色或者白色防雨用的塑料布。小云让小新帮他瞭哨,他自己飞快地从一摞摞砖坯上扯下塑料布。从官庄的小河边一路西行,在每个砖窑的砖坯上,小云都要飞快地扯下一些交给小新保管,一直扯到彭店村,小云才说:“可以了”。
第二天小新和小云吃过早饭,推着小新家的排车,一路从官庄推着玻璃和塑料布拉到八岔路县城。 小新在废品收购站称了玻璃是16斤,废品收购站的老爷爷,给了1毛六分钱。小新很兴奋,自己也能挣钱了,他看到小云卖了4毛2分钱,那就是4斤多塑料布了,原来塑料布也能卖钱,小新想。当时正值9月,天气很热,小云买了根冰棍吃,他让小新自己也买一支。小新摇摇头,一支橘子味的冰棍2分钱,买了冰棍,方格本钱要是不够了怎么办?他可不敢和小云一样偷扯砖坯上的塑料布。小新回到家的时候已经中午一点多钟了,刚好父亲(休探亲假帮母亲收秋)和母亲从田里回家了。小新抬起晒得通红的笑脸,把手里的钱给母亲看:“我也能挣钱了!”父亲看了看满脸汗水,脸上深一道浅一道和小花猫一样脏的小新:“怎么回事?”小新给父亲说了16斤玻璃的事,他坚强的表示自己也能挣钱了(不再是母亲眼中的白眼狼和白吃饱了,母亲骂小新 的话),如果可能小新想自己的学费也许能挣到。但是小新的父亲对母亲说,不要因为学费的事情难为小新了,小新没有乱花钱,而且还能帮家里干农活。如果家里实在没钱的话,孩子的学费他给邮寄回来好了。此后小新再也没有因为学费的事情被母亲责骂了,小新这次卖玻璃的事,真是因祸得福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