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4-12 21:17:32
|
查看全部
谁也想不到5年之后,富士康推行的“万马奔腾”连锁计划,仍然和多年前折戟沉沙的TCL“幸福树”计划一样,高调开场,低调落幕。郭台铭当日的目标是:5年内在内地创办1万家面向三、四线以下城市的“万马奔腾”自营连锁店——这个目标今天看来几乎是个不着边际的“大跃进”口号。
郭台铭当年推行这个战略时,有资金,有产品,有顾客需求,而且首批去开店的全是从公司内部精选的创业型员工。郭台铭打破脑袋估计也想不到失败的原因居然是:
1.创业的这些员工作为老板经验不足、管理不善;
2.门店因位置等问题,在所在区域并不强势;
3.销量未上规模,其他IT和家电品牌厂家给的支持很少。
反观海尔,特别是格力,通过逐步渗透、收编小终端,进而打造专卖店体系,上面三个问题或是得以避免,或是减弱很多。
利益和利器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格力专卖店凭借空调单产品能够如此成功,离不开其对小终端的保护。与其说格力当年强硬退出国美是为了掌握渠道话语权,倒不如说是为了保护渠道均衡,特别是小终端的利益。
格力的区域股份制销售模式本质是:通过高回报,垄断市场上的主流客户和主流资金,将已有客户逐步改造、收编成格力专卖店。而国美的低价走量模式,严重威胁只有空调单一产品的格力专卖店体系(小家电在专卖店量小,可忽略),放纵国美的低价,就是放弃这些小终端。
这些小终端作为地头蛇,市场经验不在话下,先布局的门店位置自然也优于后来者,既有的顾客群体也保证了一定的销量基数。更重要的是,这种收编自小终端的专卖店体系,历经各种磨难和试错,造就了强大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极端例子就是格力的三八店(适应空调旺季而3月份开张8月份关闭的专卖店)。
美的在多产品专卖店道路上走得比格力要远,但不像海尔那么畅快,很大的原因在于美的很难摆平既得利益者。
小天鹅、美的、荣事达和华凌都有既有的渠道和客户,把现有不同客户捏合到一起不是件容易的事,让新客户建设综合专卖店更难,这导致美的综合店在三、四级市场发展非常缓慢,美的在小终端的收编上不得不以门头或户外广告为主。
从海尔、美的、格力的多产品专卖店建设上,可以看到,通过内生而非外部强行合并垄断小终端的重要性和快捷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