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面对中国铝业的巨亏,中铝在年报中解释称,主要是集团主导产品销售价格下降了2%至7%,今年对部分长期资产计提大额资产减值准备,对内部退养和协商解除劳动关系人员计提辞退及内退福利费用,使得公司由盈利转为亏损。业内专家则表示,中铝巨亏既与行业不景气有关,更缘于国资体制顽疾。
  一方面,没有在产业上转型升级,却在规模上盲目扩张。类似中铝这样的大型能源资源型央企,近年来屡屡陷入巨亏泥潭,直接的原因是在过去数年里,没有及时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类似钢铁、煤炭、电解铝,受此前宏观政策利好,这些企业早前发展模式往往是扩大规模,但在经济放缓、产能过剩的情况下,这些已经不足以应付现在的局势,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上市央企没有在产业升级上下功夫,却在规模和数量上动脑筋,这是其近年来出现巨亏的原因。这一方面说明,国资委管得太死,鼓励企业在行业景气度比较高的时候扩产,而不鼓励逆周期扩张。结果一些央企在行业最高峰的时候大肆扩张,进入下行周期,巨亏自然难免。另一方面也说明,央企管理层自身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动力不足,缺乏对行业未来的预判力。
  另一方面,臃肿央企,效率低下,难与其他企业竞争。从表面上看,中国铝业出现巨损,都是行业不景气惹的祸。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个行业的其他上市企业并没有出现这么巨大的亏损问题。
  同为铝业同行的兴发铝业年报预期,截至2014年度股东应占纯利将不少于2亿元人民币,相比2013年度的1.3亿元,增长53.8%。同样,明泰铝业报告显示,期内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7亿元,同比增198.62%。由此可见,巨亏央企应该反查自身的原因,而不是将巨亏推诿于市场。
  应该说,上市央企出现巨损问题,既和行业不景气有关,更是其体制机制存在的诸多弊端所导致的。上市央企要想彻底扭亏,一方面需要国资委真正简政放权,但并非是对腐败等问题的放任不管;另一方面需要上市央企选拔出好的管理团队,清除企业内部运营弊端,找出巨亏的出血点,引入多重所有制成分,让亏损央企焕发出生命力和创新力。
  (新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