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心态管理”帮扶员工走出侥幸心理
【蒲德贵 张明英 图文】
“一次违章不能说明员工的心态不正常,同样的违章在一名员工身上出现多次,说明员工的心态与管理之间出了问题,那就是心态出了毛病。”7月14日,重庆能源集团石壕煤矿安全监察处长廖建国对加强员工自我心态教育,杜绝习惯性违章行为提出新的看法:重视心态教育、抓好心理管理,最终帮扶的是员工走出侥幸心理是最大的安全。
今年初,该矿针对班组员工的安全教育,以变“罚”为“奖”的安全工资分配政策,即一线600元/月、二线500元/月、地面300元/月的安全工资分配制度,同时,基层连队、班组建立起了员工心理档案,以“心理救助”对在工作中有这样,那样小毛病的员工实施帮扶,转变了员工不再以不健康的心态,以侥幸心理去应付工作而去违章作业。
据该矿多年的违章查处记录表明,90%的员工违章,都是处在侥幸心理中发生的,多次有“习惯性违章”的员工,必定受到事故的惩罚。
员工的心态不正,为什么会直接影响到工作状态,导致班组管理难,员工自我约束能力差。笔者走访了数名曾经有过多次违章记录的员工,从中找到了答案,“以罚带教”的心理对抗在员工中作怪,侥幸操作应付工作也是发生事故的罪魁祸首。
“2005年10月10日,掘进运输过程中发生钢丝绳弹伤人事故,从事故过程看伤害,是员工侥幸心理在作怪。这一心理毛病在许多员工中都存在,主要是受害者没有正确看待安全距离,总以速度慢为由来对待操作过程而发生的。”准备队陶建在事故案例分析会上的准确分析,从事故本身看行为规范,每一起事故发生背后都有一个初始阶段、发展过程的相对存在而被员工自我管理忽略了。
“过去,一年之内被安全监察处抓到2~3次违章的员工还很多,多的5次之多的大有人在,久走夜路要闯鬼,发生事故是必然结果……”余兵、陶建、程华先,在事故案例分析会上讲述那段亲身经历,用事实证明了班组管理必须建立“心态帮扶”机制,正确疏导员工把逆反心理变为“正向激励”加以管理来防范心理毛病制造的隐患是最有效的,采取“以罚带教”,最终让员工以心理对抗来完成生产任务,违章率就会高居不下。
“事实证明,‘心态教育’在班组管理中很重要。一旦发生员工违章违纪,首要的不是处罚,而是要告诉他们去改正其行为,去认识其错误的所在。” 员工曹杨说。如果采取以恶制恶的‘以罚带教’管理,必定导致员工以反叛心理来对待操作过程,不违章,不出大事故才是怪事。
据了解,1~6月,该矿200多个班组实现了无事故、无伤害生产,员工违章与同期相比下降了95%以上,实现了零伤亡生产。
图片说明:
蒲德贵090714-1:管理者利用“心理帮扶”活动为员工心态把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