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54|回复: 0

下岗女工李华菁三年绣出《富春山居图》

发表于 2015-4-13 14:59:1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日前,记者在古城扬州看到了一幅7米长刺绣作品《富春山居图》,将富春江两岸数十座山、数百棵树尽收卷底。令记者吃惊的是,这一作品竟出自于扬州一位下岗女职工之手。
                 两米木架绣出惊世巨作
         两间各10平方米左右大小的老街平房,除了布置的小展柜外,真正的操作平台也就是一个两米多长的绷架,临窗摆放。就是在这简易的操作台上,工作室主人、下岗女职工李华菁一针一线绣出纵约33厘米、横长达7米的《富春山居图》画卷。
记者在这座名叫海韵艺术工作室里看到,《富春山居图》画卷制作精美,色泽古朴,绣线、针脚干净细致,连画布背面都相当齐整。远远望去,丘陵起伏,沙町平畴,云烟掩映村舍,水波出没渔舟,富春江一带的初秋景色尽收眼底,亭台小桥、人物飞禽、溪山苍树等图案栩栩如生。
        李华菁告诉记者,这幅绣品是仿照原版《富春山居图》大小制作的。由于受限于工作台面积,“画卷分成7个部分制作,平均每段长1米左右,分段完成后再合为一体。”
                         “扬州刺绣”独领风骚
       上世纪90年代末,李华菁下岗回家,因上高中时学过国画,在一次为宝应工友乱针绣作品作构图绘画时,对刺绣产生浓厚兴趣,并自学了扬州刺绣以及乱针绣。2011年,在老公的鼓励下,李华菁在东关街附近租下房子,挂上“扬州刺绣”小旗,尝试着将自己的作品推向市场。   
       当时,因浙江博物馆的《富春山居图》(剩山图)与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联合展出,成为一时热点,李华菁在网上看到了有人用湘绣、苏绣制成《富春山居图》绣品,由此她也萌生了绣一幅扬州刺绣版《富春山居图》的念头。
         没想到的是,从2012年起,李华菁这一绣就绣了将近三年。“每个月接到订单不断,这幅图只好在空余时见缝插针。就算是画中一棵5厘米高的小树,也得绣上半天的工夫。”李华菁告诉记者,目前已进最后收尾阶段,预计再过一个月即可大功告成。
                       刺绣与乱针绣合二而一
           绣品不同于画作,画纸上的挥毫泼墨很是潇洒,转换成绣品可马虎不得,不经意的水墨晕染都是需要密密绣的。如何将《富春山居图》转换成绣品,李华菁决定别出心裁,将扬州刺绣中的传统平针法与宝应的乱针绣合二为一、相辅相成。
“《富春山居图》属于山水写意画,非常适合扬州刺绣风格,但是黄公望的画法是披麻皴,状如麻披散而错落交搭,用灵活多变、讲究长短交叉线条的细乱针法,更能突出树木、山峰的立体感。”
       穿好一根针线后,李华菁用手分折道,一根丝线可以分成16根丝,一根丝还可再分为缕。为了达到墨分五色的艺术效果,李华菁介绍,“墨浓的地方用丝,墨淡的地方用缕,远近层次、墨色浓淡都是通过绣线的层层叠加得以完成。”
        对于李华菁来说,每一次织绣,都没有什么程式化的规则可以套用,只能凭经验与感觉去揣摩。她坦言道,“我不是临摹、复制,而是一种创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