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4-13 17:50:12
|
查看全部
  (3)从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维度看,转型是势在必行
  移动互联网已经极大的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消费、娱乐、休闲等全方位的习惯和行为方式。大数据、云计算、平台经济、移动互联网等正在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资源整合、商业模式、创业模式的全方位变革。微信改变了传统的社交通信方式,淘宝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购物方式,优酷等互联网视频网站改变了人们收看电视节目的行为习惯,谷歌、百度这样的搜索引擎大大改变了人们连接信息的习惯,降低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成本,人类与信息之间的连接从未如此快捷。连打出租车这一看似和互联网相去甚远的行为也正在被打车软件所改变。然而对于科技的进步,我们常犯下比尔盖茨所说的那种错误:即过于高估一件事情在最近一两年的变化,过于低估它在未来五到十年内的影响。
  任正非强调:互联网对于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就像电力对世界的影响一样,是极为深刻而且全方位的。对于这一点,我们的任何高估都可能是严重低估了。任何企业都需要拥抱互联网,不是用四肢,而是用心智,要全身心地融入,用互联网思维重构思维模式、商业模式和技术实现方式,重建企业与顾客的关系和构成关系的方式。
  (4)从企业长远发展来看,转型是刻不容缓
  如今,很多企业家发现自已所领导的企业并没有步入一个良性成长轨道,生存与发展的压力依然巨大,并且变得更加复杂,曾经成功的经验与模式已经不足以支撑企业持续增长,有时反而会使企业陷入危机,曾经的优势渐渐消失,已经不足以应对新的竞争形势,甚至对有的企业,这些先天优势已经演变成为企业进一步成长的包袱与障碍。例如:苏宁过去引以为傲的线下门店,一夜之间由过去的先天优势变为转型包袱。
  互联网时代,信息成本大大缩减,去中介化风潮日盛,渠道开始衰落。那些靠中间环节获取利润空间的企业形态将消失;互联网把传统渠道不必要的环节、损耗效率的环节都拿掉了,这样用户的喜好可以快速地通过网络反馈厂家,使得商品交易中各相关利益者都可以自由、瞬时表达自已的价值诉求与价值主张,那么靠信息不对称和黑箱运作获取利益的盈利模式及股东价值优先的思维定势将被彻底颠覆,取而代之的是以用户价值和人力资本价值优先,相关利益者价值平衡基础上的盈利模式。百度李彦宏也发出了同样的忠告“中国的互联网正在加速的淘汰中国的传统产业,这是一个很可怕的趋势。”
  俞敏洪在与新浪财经对话时表示,移动互联网发展对每一个企业都提出了重大的挑战,一夜之间,你有可能就被别人超越、占领、推翻了,这种情况都有可能,而这一切与能力无关。现在一个行业的升级需要的是完全不同的基因,诺基亚不可能有苹果的基因,所以诺基亚必然失败。“国美再努力也不可能防止京东商城,新华书店再努力也不可能防止亚马逊对它的冲击和颠覆,”“失败,不是因为你做出了错误的商业决策。今天,不管你做出多么正确的商业政策,都有可能死掉。因为过去的成功跟未来的成功没有多大关系。对此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认为,未来10年之内,会有50%—60%的中国传统制造业企业迈不过这个坎儿,惨遭淘汰。因此,更换基因这个坎儿过不去,基本上就要死,不是增长还是不增长的问题,而是生存还是死亡。所以美国“创新之父”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才说:“你要么是破坏性创新,要么你被别人破坏”。
  TCL董事长李东生坦言:“这是一次不得不进行,也不能不进行的自我革命。”这两年,由于小米、乐视、阿里巴巴等it互联网企业纷纷进军终端领域,传统企业的压力陡然间加大。李东生说,“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后辈’们一个个冲到前面,必须要用互联网精神、互联网思维来改造自己、武装自己,否则就会落后,而落后就会挨打。”车载导航数年前还是个生意,今天全部免费了,就是这个市场已经不存在了,没有人再为导航付费了,这也是互联网带来的冲击。
  企业在这个时代的焦虑和尴尬,无疑来自于我们正在经历的各种商业革命。过去不再成立,未来看不清晰。比“被征服”更为可怕的,是“不知道会被谁征服”。历史,就是这样的无情和残酷,很多时候,你的没落和衰亡并不是由于你的无能和懒惰,而仅仅是因为你不在历史的趋势里。总之,转不转型,你决定,能不能活下里就不是你说了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