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画不被大多人所接受这也是他的寂寞所在
黄宾虹先生是一位不断被再认识,又不断被肯定的艺术大家。他的艺术造诣,他的人生历程,都让人敬佩不已。甚至可以说,他的名望已经超越了艺术的范畴,其道德其学问都备受推崇。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中,他对绘画进程作出了突破性的贡献,这几乎已成定论。
不同的艺术家,站在不同的立场,秉持不同的审美标准与角度,对同一个名家会产生不同的看法。我想,这没有任何问题,都是很正常的。对于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有褒有贬、有深有浅,都可以理解。而我们的学术界也应该允许这种公开的讨论。
对黄宾虹的评价,之所以出现差异如此巨大的声音,主要在于评价者文化理念与美学观的不同。其审美价值理念建立在什么样的文化基础上,决定了对黄宾虹先生评价的差异。
黄宾虹的艺术创作是有特殊性的,他把中国的道 家美学思想理解得非常透彻,将笔墨发挥得淋漓尽致。他有一方印,叫“蝶居士”,这无疑来自“庄周梦蝶”的典故。他的主“虚静”与“内美”的美学旨趣,他的 创作“得意忘象”、“得鱼忘筌”,他心中的烟云气象直指人心。这放在整个20世纪,都是孤绝的存在,即使在千年美术史中,也是独树一帜的。
他的创作是实验性的、探索性的,是一种心魂修 炼的过程。他是一位大器晚成的艺术家。在他60岁之前,我们可能看不到作品的成熟度。70岁之后,他的画开始走向成熟,80岁已臻大熟,而过了90岁,则 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画中的奥妙,难以用语言叙说,我想,只要有相当文化修养的人都能感受得到。他的创作不是讨好人,不是被大众审美所胁迫。他的画不 漂亮,不精细,不像什么,所以,不被大多人所接受。他深知如此,这也是他的寂寞所在。
毋庸讳言,他的每件作品不都是精品。希求件件精品,这是不现实的,对黄宾虹也是不公平的,对任何人也都是不公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