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露天电影和小人书书摊
在人的色彩斑斓的一生里,对童年的记忆总是温馨和甜蜜的。在我的童年里,有两条主线贯穿于其中,那就是电影和书摊。在我小的时候,由于历史原因,家庭流落到一个很偏僻的山村,那里盛产铁矿石,很多铁矿石就在地表层裸露着,我们这些孩童日常就是割草、挖铁矿石,每天除了盼着过年过节吃好的、穿新衣以外,最大的兴奋点就是附近来了放映队--下乡放电影的。当打听到本村或邻村要演电影时,每个小伙伴都欢呼雀跃,不仅要忙着将这好消息通知伙伴,更需准备拉着家人去“占位子”,那时的露天是竖起两根木杆,拉着银幕幕布,天半黑才能放映,观众当然更无座位可言,这就意味着谁先占到好位置谁占便宜。诸如“占位子”这种考验毅力和耐力的活一般都交给了每家的孩子们。
放电影的日子,晚饭往往比往日早很多,因为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胡乱扒拉两口就结束了。天还大亮,就呼朋唤友的来到放映电影的地方,因为是露天放映,电影幕布两面都能看,但从放映机所在方位的反面观看电影,字幕也是反的,这就美中不足了。即便在放映机的一面,也不能离电影银幕距离太近,太近会“晃眼睛”。占好最佳位置后,放好观影座位(板凳),然后绕着板凳划个直径大小不一的圈子,意思是这里已经被我占据,属于自家势力范围了。天色渐渐暗下来,人也陆续多起来,放映现场一片嘈杂声,“毛孩他娘”“狗蛋他爹”质朴的乡音,嘶哑的声调,随着放映机的光柱投射在银幕上而逐渐低落下来。
生活的劳碌,工作的艰辛似乎在这一刻都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也有时天公不作美,正看得兴高采烈,天空却飘起了雨。雨密了,大部分观众作鸟兽散,但也有少部分痴迷电影艺术的人坚持着,直到停止放映。渐渐地我大起来,家也搬到临沂市里,看电影的场所随之也高级起来,不再是两根木杆扯块幕布的露天场了。
因为我的父母皆是教师,因此新家安在了临沂四中家属大院里。那时的学校几乎星期日都有包场(学生专场,只需要象征性的交一点费用就可以看电影了。)每每这时候,我都提前一两个小时去电影院,一则兴奋,二则我还有别的活动(逛书摊)。那个年代的电影院前,总有很多附近的老头,搭起书架,摆满小人书(连环画)以及各类报纸杂志招揽生意。记得小人书是两分钱看一本(不允许带走,除非另交押金,并且收费也不相同),一般就在书架前的马扎上仔细品味小人书里千奇百怪的世界。
后来武侠小说兴起,小人书就让位给了武侠小说。我看的第一本武侠小说是从当年的畅销杂志《武林》上连载的香港作家金庸先生的著作《射雕英雄传》,当看到大漠风沙、荒山夜战、江南七怪恶战铜尸铁尸,我惊呆了。哇,世界上竟然有这么好看的书,于是到处搜罗这本书的全集。电影院前的书摊上出现了这本书,让我又惊又喜。小书摊上的武侠小说被摊主拆成薄薄的几十本,每本阅读两角钱。我把牙缝里省下来的钱都用在了看书上,读得是如痴如醉。常常直到电影院放映铃声响了,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书摊去进入另一个梦中世界。想起了电影院和书摊,想起了那青青涩涩的青春年华,让人又留恋又感伤,当年的书摊已经不复存在,当年的书摊摊主也大都作古。但那些人那些事已经永远的烙刻在我的记忆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