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清凉日记”解决职工情绪“中暑”
赵则阳
前不久,笔者到基层调研时,了解到这样一件“怪事”:一位平时表现较好的职工给队上打电话,很不高兴地说站上的空调不制冷。队干部立即带人到现场检查,发现空调运转制冷都正常。原来,这名职工因为天气酷热,家中又有不顺心的事导致心中烦闷,错以为空调不制冷,便气呼呼地打了电话。
该职工这种表现为情绪“中暑”,炎热的夏季情绪“中暑”的人群较多,特别是在一线工作的职工,由于工作环境所处的温度远高于气温温度,更容易情绪“中暑”。科学研究证明,天气的好坏与人的情绪状态密切相关,酷热天气易引发人的冲动,加剧对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特别是在负面情绪已有所积压的情况下,更易爆发不良情绪,具体表现为情绪烦躁,动辄发火,或者情绪低落,对工作缺乏热情等等。
7月13日,笔者再次走访该基层单位时,发现该基层队在开展送清凉活动的同时,指导员蔡建潮开始写日记了。与众不同的是,他的日记少有个人私事记录,多是职工的事:“某职工对业务技术学习不积极,有厌烦情绪,要多教育引导”、“某职工与爱人近来闹矛盾,要予以调解”等等,蔡建潮加强与职工的沟通,引导职工通过自我调节保持情绪平和,尽可能解决一线职工的实际问题,消除了职工的情绪“中暑”现象。
一位青工告诉笔者:“指导员的日记记的全是关于我们的事。通过日记,他记录了我们的心声,解决了很多困难,很周到,所以大家称它为‘清凉日记’。”这位指导员说,一个班组十几个人,一个队近百人,工作、生活、学习在一起,难免有些磕磕碰碰,他把这些记下来,并及时化解,使大伙在炎热高温的环境下都能和谐相处,所以职工才把这本日记称为“清凉日记”。
“清凉日记”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体现了强烈的人文情怀和细致入微的工作作风。作为基层管理者,能力强弱、经验多少,难免会有差别,但在了解职工、关心职工上,却都处于同一个起点。群众利益无小事。基层管理者应时刻把职工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一心干事业,真心爱职工,凡事多观察、多分析、勤动手、勤动脑,就能知道职工在干什么、想什么、最需要什么,从而把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做到职工的心坎上,解职工之所需,帮职工之所难。从这个意义上说,基层管理者写“清凉日记”是推进企业发展、服务一线职工的有益之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