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4-16 22:01:23
|
查看全部
专才之间的沟通,如果指望不上中间人,就只能寄希望于专才自己成为中间人,变成通才。技术人员不光是技术高手,还能和设计人员聊聊山本耀司;设计人员不光玩得转Photoshop,还能和营销人员大侃定位理论;营销人员不光做得出美轮美奂的文案,闲暇之余还能运行几行Python代码。一方说出来“天王盖地虎”,另一方接得上“宝塔镇河妖”,才有可能刀枪入库,围在一起吃肉喝酒。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世间事情大底都是相似的。
其次,通才是人才生存的需要。
真正出类拔萃的专才,并不多见,也许万中无一,大多介于专与非专之间。要想在某个专项上超出同行很多,非常困难。如今职场竞争空前激烈,专业差距不容易拉开的时候,最有效的职场求生术,莫过于拓展自己的行业广度,变专才为通才。
都说国内的技术人员,做到一定程度就想转向管理,这确实体现出了中华民族优良的官本位传统。但是换个角度看,也是专业人才寻求职业多样化的一种努力,是给养家糊口一个双保险。
职场多风险。前天造轮胎、昨天造手机的行业巨人诺基亚,说衰落就衰落。假如在诺基亚只学会了造轮胎和手机,明天去哪里找食就可能成为大问题。如果还学到了顶级豪门的管理精髓,可以轻松带领团队作战,那么今天就可以搬一把椅子,坐看各路土豪的人力资源部如何血拼,甚至坏笑着问一句:侬家美女多伐。
最后,成为通才并不难。
互联网时代成不了通才,只有两个原因:要么太懒,要么太菜。
太懒,缺少好奇心,对唾手可得的各种新鲜事物无动于衷。这样的专才,抱着过往的知识不放,只好和过往的知识一同做旧。太菜,学习能力欠缺,跟不上节奏,和时代越来越远,必将被职场淘汰。
 巨变的时代,离不开专才,更需要通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