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51|回复: 1

孔子巧避社交尴尬:趁阳货不在家前去拜访

发表于 2015-4-18 16:19:2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孔子巧避社交尴尬:趁阳货不在家前去拜访

                 2014年06月18日10:04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读国学 长心眼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途)。
《论语·阳货》
孔子是个很有个性的人,对于他不喜欢的人,不想见的人,哪怕对方地位很高,权势炙手可热,他也会选择傲慢地回避。
那时的鲁国,权势掌握在季孙氏等三大家族手里,而季孙氏家又被管家阳货所掌管,所以说,阳货是鲁国的实权派人物。孔子却不怎么喜欢他,当然这也是有事由的。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季孙氏有一年大宴鲁国的士人,孔子还正在为亡母戴孝。听到这个消息,对于自己的身份很自信的孔子,腰间别着孝服就上门赴宴去了,偏偏被管家阳货挡在门外,还被数落一番:小子,今天老爷举行的宴会,是款待鲁国的士人,跟你没什么关系。“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孔子由是退。”这等于是在公众场合扇人一耳光,好没面子。孔子心里记得清清楚楚。
后来,孔子越来越有出息,人气越来越旺,阳货觉得有必要笼络一下,于是一改常态,主动提出要见孔子。孔子永远记得当年的尴尬,就避而不见。阳货很狡猾,就送了一头烤乳猪给孔家。来而不往非礼也,孔子肯定得上门拜谢才行,阳货就是抓住“礼节”这一点:你不见我,我用礼节逼你来见我。
孔子也精得很,琢磨出了一个在礼节和个性之间的恰当选择。他先打听好哪一天阳货不在家,就趁那天急急忙忙上门拜访,这样礼节上说得过去,又避免了见面的尴尬,“时其亡也”。
孔子的处理是正确的,既在礼节上做到周全、滴水不漏,同时又保全了自己的尊严,不跟尴尬的人做尴尬的会面。
然而,孔子的运气不够好,在半路上还是碰到了阳货。阳货很会做人,在半路上就邀请孔子道:孔老师,你是个有才能的人,又有干一番事业的雄心,不如出来工作吧。孔子听了,也见好就收,答应出来工作。
细想下来,孔子的行为也是一种运作,将我去巴结你,变成你主动来寻我,在这个变被动为主动的过程中,自然身价就上去了。
分享到: 0 (责编:雷蕾、周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29 13:57:06 | 查看全部
感谢赵老师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