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4-18 19:44:36
|
查看全部
微信的开发是敏捷模型很好的代表,我们每升级一次版本,就会发现微信的功能有一些变化,语音对讲是在2.0版本中出来的,“摇一摇”功能是在3.0版本出来的,到了5.0版本,又对订阅号做了折叠处理。这种迭代开发的方式,使得它能够及时把握市场的反馈从而做出应对。
用户的要求无止境,所以我们需要借鉴敏捷模型,不断地调整产品,创业的整个生命周期,就是在不断地接受反馈,不断地满足用户的要求。
所以不要去担心用户要求得太多,你要做的,就是一点一点地做起。
我们经常接触到一些创业项目,创业者很容易进入一个误区。他们在一开始就过分完整地规划了产品的所有细节,然后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把这些细节实现。钱烧了很多,市场的时机也耽误了,结果产品一上市,反应很一般。这就是瀑布型的思维模式,试图完美,想一次性满足用户的所有要求,结果发现现实并不完美的时候,改变已经来不及了。
别妄想一次性满足用户的所有要求,因为即使是用户自己,也不一定知道他的所有要求是什么,更别说用户的要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好吧,很多人可能会问:“那我从哪里开始?”
我的建议是从最为基础的“可用”开始,微信1.0时,也仅有即时通讯、分享照片和更换头像等简单功能。裁缝给客人定做衣服,第一步要保证他们能穿得进去,然后再考虑穿得是否舒服、外观是否漂亮的问题。
说得通俗一些,用户对产品的要求就像人类活着的要求一样。人活着要吃饭,要穿衣,要车子,要房子,要配偶,要看电影,要听音乐,甚至要登陆月球,这么多要求,怎么办?很简单,从解决温饱开始。
在解决“可用”的问题之后,那些让用户“好用”的东西该怎么加上去?我认为这应该去问用户,而不是在办公室里折磨自己。产品和软件一样,也是迭代着向前进步的,上一个版本推放市场后,听一听用户说什么,尤其是说得最多的是什么,然后,你也许就知道你该怎么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