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班组里的“多面手”——李金生
班组整合后,为了加强班组的力量,进一步强化班组的建设和管理,班组里来了“特约嘉宾”——车间的技术组组长李金生,来组里“支援”班组工作。他第一次到组里是在班组刚刚合并的时候,当时正在搞班组治理和整改,他给我的印象是消瘦的身材中等的个头,黝黑的脸上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看上去有四十七、八岁。早就听说他是管、焊、钳、铆、电样样精通的人,见到本人后并亲眼目睹他干活的一幕幕,我打心眼里佩服的五体投地,他当真的名不虚传的“多面手”。
他这个组长可不简单,他一来,这个班组的“动静”可大了,他为班组特意设计和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划蓝图”。他亲自设计并主动包揽了安装、敷设上下水管的艰巨任务,这个活说起来简单,但是真正实施起来那是相当有难度,首先从材料的收集、选择上就伤透了脑筋,材料都是自己解决,想来想去,干脆就来个“顺手牵羊”,一个人硬是从棒材的工艺组要来了三、四根六米长的寸管、弯头,对丝等等材料,跑了好几遭,收集了满满一地。面对着地上的大件、小件,看着都开始犯愁的我真不知道老师傅要如何面对了。可人家看上去是信心满满,胸有成竹。工友们说这个活要是没有金生哥简直没法干,别人谁也没有这水平呀!
只见李师傅认真在那比划着如何走管,如何架管,如何还能既好看又不影响其他的东西,一个人思前想后的琢磨着。定下方案后开始下一步工序:计算、测量、锯管、拧管,一个人开始忙活着。伴随着飞溅的火花,传出一阵阵电焊机的“啪啪”声和电动无齿锯的“嗞啦,嗞啦”的声音,他埋着头在那里使劲地干着,忙的不亦乐乎,全然不顾周围的动静。只见他一会拿着管子去外面锯管,一会又拿着尺子仔细的测量着,然后拿出笔来不停的写着,划着的……就这样一干就是三、四天,并且干出的活是又干净又漂亮。接下来就开始刨坑埋下水了,他瘦弱的身体却有使不完的力气,挥舞着风镐埋头狠命的刨着,一会儿拉下眼镜擦擦汗,一会又抡起了风镐继续着。看的出他虽然很累,但是心里是高兴的。在他的带领下,几天的功夫组里就大变样了,安上了上下水管、洗墩布水池、微波炉架子等等,并且将值班室重新粉刷和布置,折腾的还真“像回事”了。管工的活他能干,电焊的活他也能干,电工的活更不用说了,在我眼里他简直神了!
班组负责维护三个车间的外围设备,尤其是天车,几乎每天都有事,李师傅每天都要上天车干活。虽说是年近五十,但是却是精力旺盛,动作敏捷,思路清晰。他只要一听说反映的现场情况和故障现象,就能判断出故障的原因,直接带好备品备件,上车工作。他对电气设备的熟悉程度和技术水平绝对是组里的“头一号”。他说自己曾经参加考试配的电路盘放在考试的教室里展览了有一年多,配的盘不仅整齐好看,而且一次成功,整个电路盘就像是机器加工的一样,真是太厉害了!
他是个闲不住的人,刚刚干完一项活,又接着马不停蹄的干下个活,在他眼里总有“看不过眼”的,觉得哪里看不过眼,就要“鼓捣鼓捣”。我有时候说“李师傅,您歇会吧,您这样不辞辛苦的干活,钱挣得不多,值得吗?”他拉下眼镜看着我说“我就把这当成是自己的家,不由自主的就想找点活干,习惯了。”朴实的话语却是句句渗透着他对工作的执着态度,在他的人生字典里没有“斤斤计较”这样的字眼,有的是满脑子的知识和对工作满腔的热情。有这样的老师傅带头,我们这些年轻人觉得好有压力呀,我们只有不甘示弱,积极学习,努力工作,才能在老师傅面前挺直腰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