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50|回复: 2

怎样培养又活泼又规矩的孩子

发表于 2015-4-20 22:12:4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个孩子性情活泼,当然令人喜欢。但如果活泼得过了头,超越了“底线”,没有一点儿规矩,太放肆,那就令人生厌了。一个孩子守规矩,人们也喜欢。但如果过分地守规矩,事事都很拘谨,就象个小“木头人”似的,太呆板了,同样也就没有什么可爱的了。

  性情既活泼又有规矩的孩子,该活泼时活泼,该守规矩时守规矩,收放自如,事事、处处都做得很得体。这样的孩子让人看着舒服,谁都喜欢,也能给家长脸上增添光彩。所以,做父母的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活泼而不放肆、守规矩而不呆板,个性比较完美的孩子。

  

  家长管教孩子好“走极端”

  

  然而,要达到预期的目的,那实在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在管理、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不由自主地好走极端:

  一说要孩子活泼,就不管不教,完全撒手不管,放任自流,任其为所欲为,一点儿规矩也没有。即或是孩子做出了出格的事,家长视而不见;说出了很不得体的话,家长也充耳不闻。比如,几个小孩子在一起玩耍,一个孩子无缘无故地把一个年龄较小的孩子推倒在地,既不扶助,也不道歉,而是扬长而去,家长就在旁边也视若无睹;有的孩子说话带脏字,满口脏话,家长听到了也不管不教。结果,孩子变得肆意妄为,无法无天,太过“放肆”,很不让人喜欢,甚至厌烦。

  一说要孩子有规矩,就不给孩子任何自主、自由的权利,这不许做,那不许做,事事限制,处处干涉。事无巨细,一切都要经过家长批准,要遵从家长的意志;不经家长允许,不许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孩子成了家长手中的“木偶”,“牵之则动,息之则止”。结果,孩子变得缩手缩脚,畏首畏尾,“未老先衰”,呆若木鸡,让人感到很可怜。

  原因是什么呢?一个重要的因为就是,这些家长缺乏管教孩子的分寸感,划不清“活泼和放肆”、“规矩和呆板”的界限。往往把“活泼与放肆”、“规矩与呆板”混为一谈。的确,“活泼与放肆”、“规矩与呆板”的界限是很难划分清楚的,但并不是不能划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20 22:13:13 | 查看全部
  如何划分“活泼”与“放肆”、“规矩”与“呆板”的界限

  

  那么,究竟怎样划清这种界限呢?民国年间,广东省有一位省长叫朱庆澜,是著名的爱国将领。他虽然是行伍出身,但却十分重视家庭教育。他曾经亲自写过一本叫做《家庭教育》的书,免费发给广东全省的千家万户,供家长们学习。在书中,他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论述,发表了非常精辟的见解。

  表面看起来,“活泼”与“放肆”差不多,“规矩”与“呆板”也很近似。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他说:“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活泼;没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放肆;不放肆叫做规矩,不活泼叫做呆板。”他的这种分法实际上是很科学的,很有道理的。可这话象是在说“绕口令”似的,读者可能不大明白。

  为了让家长把问题弄明白,作者运用形象而通俗的比喻做了进一步的解释。他说:“比如牧牛场,周围把铁栅栏起来,牛在栅里吃草喝水,东奔西跑,这叫做活泼,放牛的不好干涉它;如果跳出栅外,就是放肆,不干涉就不能了。不准牛出栅,这就是规矩;如果在栅里,也不准它吃草喝水,也不准它东奔西跑,定要把个动物里的牛,变成植物里的木头,如此就是呆板了。”

  朱庆澜先生说:“教小孩的意思也同牧牛差不多。”这个比喻并没有丝毫侮辱孩子人格的意思,应当说是既形象又贴切,很耐人寻味。联系到家庭教育实践,朱庆澜先生又举例做了说明。他拿“说话”做例子,他说:“小孩爱如何说,听他如何说,这叫做活泼;因为听他随便说,就连粗话、横话、下流混帐话都不干涉他,如此就是放肆了。不准他说粗话、横话、下流混帐话,叫做规矩;因为不准他说粗话、横话、下流混帐话,就无论何种话都不准他说,好似要贴张封条在他嘴上,如此就是呆板了。”

  朱庆澜先生这种划分界限的标准是很准确的,对家长是很有指导意义的。根据朱庆澜先生所列举这个具体的实例,我们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20 22:13:44 | 查看全部
  

  努力做到

  “管而不死”、“放而不乱”

  

  要培养造就个性完美的孩子,家长应当做到“管而不死”,“放而不乱”。就是说,“管”和“放”都要掌握分寸,努力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情形发生。

  要培养造就个性完美的孩子,需要家长有教育管理的艺术,掌握“管”和“放”的分寸。但培养、造就孩子的完美个性,并不完全是个教育技术性问题,这首先跟家长的审美取向也有直接的关系。比如,有的家长认为现在是市场经济社会,事事、处处需要要很强的竞争意识和能力,不能把孩子培养造就成循规蹈矩、太守规矩的人。太守规矩,就会缺乏参与竞争的勇气,得让孩子放肆一点。相反,有的家长则认为,要顺利地进入社会,被社会所接纳,做人不能太过放肆、锋芒了,得守规矩;今天的社会太复杂,不守规矩,很容易出错,被别有用心地人所利用,等等。家长的审美取向,会体现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之中,将直接影响孩子个性的发展方向。因此,家长作为孩子个性的首任“雕塑师”,首先要调整、端正自己的审美取向。

  要培养造就个性完美的孩子,家长的以身作则也是十分重要的。家长是孩子最初的,也是最直接、最长久的模仿对象和学习的榜样,家长平时是如何表现的,事情是如何处理的,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上。孩子的言行举止,都是跟着家长学习的,孩子可以“复制”,一般不会走样儿。

  如果做妈妈的平时就是大大咧咧疯疯癫癫的,活像个“女汉子”,要女儿有淑女风范,那是不大可能的;如果做爸爸的平时站没站相坐没坐相,吊儿郎当没个“正形儿”,要培养个有绅士风度的儿子,那也很难。

  要想使孩子既活泼又守规矩,家长得首先把自己的个性塑造好,给孩子做出一个好的榜样,努力成为孩子学习的“样板”,该活泼时活泼,该守规矩时守规矩,张弛有度,收放自如,做事很得体。

  要培养造就个性完美的孩子,还要从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因人而异。对比较放肆的孩子,应当适当管得严一点儿;而对于比较呆板的孩子,则要管得稍微松一点儿。 (来源:新浪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