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28|回复: 0

潘智邑:火红的青春融进荒漠

发表于 2015-4-22 08:44:2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他,扎根新疆15年,从一名普通司机成长为修理‘洋设备’的技术‘大拿’,为学技术,他自费4万多元参加培训;面对高薪聘用,他说‘是井下培养了我,我应该回报企业’;当单位调他回机关时,他说‘我的事业在野外……’”
  “他,扎根新疆15年,从一名普通司机成长为修理‘洋设备’的技术‘大拿’,为学技术,他自费4万多元参加培训;面对高薪聘用,他说‘是井下培养了我,我应该回报企业’;当单位调他回机关时,他说‘我的事业在野外……’,他就是井下公司新疆压裂队技术负责人潘智邑。”前不久,在中石化华北石油工程公司举办的首届“青年论坛”会上,主持人介绍说。
  34岁的潘智邑,毕业于西安技术学校,2001年参加工作来到华北工程公司井下作业分公司驻新疆工区的压裂队。压裂是通过高压设备,将携带支撑剂的液体压入油气藏中,为油气支撑起通道,是提高产量的重要环节。压裂作业苦、脏、累、险,整天与钢铁为伴,常年与家人分居。潘智邑以一颗火热的心,深深地爱上边疆沙漠,以娴熟的技术,保护设备正常运转,每年为企业节省几十万元的修理费,为中石化油气上产奉献出激昂的青春。
  “技术是我学到的,培训费应该我自己出”
  压裂设备,多是从美国等先进国家进口的,价格昂贵,一旦趴窝,将会严重影响正常生产。2002年,小潘因酷爱设备维修,被安排在新疆压裂队仪器车上,仪器车电脑部分一旦出现故障,他都能轻而易举地排除,从此便留在了仪器车上,当上了技术员。
  2007年9月,一次事件给潘智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随压裂队施工,在返回基地途中,美国进口的压裂车卡特发动机出现故障。队上请求国外代理商现场修理,提出的条件相当苛刻,先把修理费打到账上,每天要付2500元日费,还不能及时赶到现场。
  故障车距基地有60公里,距最近的小镇还有10多公里,小潘就在车里守了三天三夜,饿了就啃几口蛋黄派,吃的甜食多,胃里很难受。第三天,服务商到了现场,利用电子故障检测仪,扒拉几个按钮,5分钟不到,车“轰”的一声,着了。服务商一甩手说:“走吧”,那种趾高气扬,让小潘真是羡慕又嫉妒。
  “外国人能修,我为啥不行?”这件事之后,让小潘下定了决心要掌握这套修理技术。2008年7月,小潘利用休假时间,来到上海一家电子机械培训机构,当他排队交学费时才知道,仅20天的培训,要1.8万元学费,这可是他当时半年才能挣到的汗水钱呐。
  “当时我真想掉头不学了,想来想去,还是一咬牙,交吧。我总共也就带了2万元,剩下2000元,每天的伙食费都要算计着花。”小潘说,“有一天早餐,花了38元钱把老师的早餐费给付了,说实话,很心疼。”
  通过学习,小潘对自动化控制的认识也有了较大提高。为进一步提升自己,2009年,他决定再次赴上海学习,可这次的学费涨到了2万元,小潘真是拿不出这笔费用了。
  这次只好向亲戚借钱去了,小潘说:“当时有不少同事建议我找单位报了学费,我想,是我自己要学的,自己学到了技术,学费不应该让单位出。”
  “井下培养了我,我应该回报企业”
  “每当设备出故障时,我的兴奋点一下就上来了。”小潘说,别人修设备是在干活,他修设备是在“玩”,难度越大,“玩”得越开心。
  平时,压裂设备出现小故障,但不影响生产,小潘就问队上的领导,第二天有没有压裂任务,如没有,他想拆开检修一下。征得领导同意后,小潘就开始“开心”地“玩”了,当他能顺利给设备治好“病”后,内心就别提多快乐了。
  让小潘记忆最深的还有一件事,那是2011年冬天,一台压裂机组需要拆卸大修,这时,家里传来噩耗,姥爷突然去世,从小是姥爷带大的他,跟姥爷有着深厚的感情,可这时压裂机组已打开,按他的计划,24小时拿下没问题,等修好后再回家看姥爷。然而,实际修理了40个小时,当他完成大修,紧张的心一下放松了,加之过度疲劳,回到房间,突然感觉房子在晃动,他意识到自己心脏病犯了。当小潘从口袋掏出速效救心丸,还没有来得及塞进嘴里,他已瘫倒在地上,救心丸洒落一地。
  此时,小潘还有一丝知觉将怀里的手机打开,向隔壁的同事重拨了电话,当拨通电话时,他已无力回答对方。“喂喂,咋不说话,这小子……”同事着急地来到他房间,看到眼前的情景一下惊呆了,慌乱中将地上的救心丸扒拉到手里,塞进小潘嘴里,用水灌进肚里。其他同事从小诊所请来医生,不知过了多久,小潘才清醒过来。本来想乘飞机回去参加姥爷的丧事,未能如愿,成了永久的遗憾。
  随着技术逐步成熟,小潘已经成为井下修理压裂设备的“大拿”了。2011年,随着知名度的提高,外部工程施工单位想以年薪32万元聘请他,况且是曾经借给他钱学习的亲戚想用他,当时他也动过心,在与父亲沟通此事后,便打消了这个念头。小潘是“油二代”,对单位有深厚的情感,他说:“井下给了我成长平台,我应该回报企业。”
   “老外靠不住,自己修设备才最放心”
  往年,车辆维保有一部分是“甩”给服务商的,现在,有了小潘这名“土专家”,大部分设备都揽回来自己干了。
  压裂队有两台进口的压裂车,因电器元件老化,超压保护器失去作用。而其厂家已经被其他厂家收购,不再提供技术服务,外协单位定做一台至少花费3.5万元。没有超压保护器,压裂车在工作中就存在着损坏设备、伤害人身的严重缺陷。
  “我们不能依靠外国人,只有自己修的才最可靠。”潘智邑悄悄研制起超压保护器。通过多次试验,小潘得出了“用计算器的计算模块组成电路实现原超压保护器的全部功能”的理论。
  有了理论支持,小潘花100多元买了两个计算器,拆开计算器芯片,根据压力传感器产生的电流变化对应压力变化重新制作电路板。就这样,两台自制超压保护器诞生了,节约成本6万多元。
  2014年,201压裂队使用的仪表车在进行连接测试时,其数据采集软件无法对油、套压传感器进行校准,不能判断传感器是否损坏。该缺陷导致队伍在施工时无法判断油、套压显示是否准确,严重时导致施工数据无法采集,甚至造成管线爆裂。如找服务商解决,不但拖延时间,且费用高。
  面对此种情况,潘智邑带领技术人员通过研究,对其进行了改造,使该数据采集软件可以真实地记录油、套压数据,保证在超压状况前采取紧急措施,从而保证了员工生命安全和财产不遭受损失。
  “我不想回机关,野外才是我用武之地”
  小潘家住郑州,可爱的儿子9岁了,因常年忙于工作,不能回家照顾妻儿。每次他从新疆回来,是儿子最高兴的时候,每次走的时候,都是儿子大哭大闹的时刻。小潘多次回家都答应给儿子过生日,可每次都因前线有急需修理的设备等他回去,而失去对儿子的承诺,成了“说话不算数的爸爸”。
  小潘对设备的挚爱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队上的进口压裂车上的电脑检测仪器,原本是由一台电脑和检测仪组成,在使用过程中很不方便。小潘经过潜心研究,将两者合成为一体,携带非常方便,在工区广泛推广应用。2009年,他的这一发明成果,获得了华北局青年科技创新奖。
  2012年以来,单位多次想调他回郑州机关上班,这对不少人来说都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可这事让小潘犯了难,心里虽然想着能和妻儿团聚,但他惦记更多的是野外未完成的事业。10多年的野外生活,他已经把新疆当成了“家”,把设备当成了最好伙伴,经过考虑,他坚持给领导说:“还是别让我回机关,让我在野外多待几年吧!”
  “我定的是明天下午的机票回新疆,这次回来不到一周,爱人埋怨说,你就不能晚走两天陪陪孩子吗?本来这周末陪孩子两天,周六、周日两天又排练局里举办的‘青年论坛’活动。”潘智邑说。就在登机前一小时,记者向他核实一些素材时,他还在遥控指挥前线同事排除设备故障。
  每次回到郑州,小潘心里总惦记着新疆的“家”,当接到同事打来电话说哪台压裂机组出现故障了,总让他坐卧不安。“能给设备治病,是对我的奖赏,如不让我干,简直就是惩罚我。”小潘坦言。
  2014年,小潘获得中石化最美青工、河南省文明职工、石油工程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还被华北局列为“青年人才库”重点培养对象,他的不少发明成果,获得了华北局青年科技创新奖。(通讯员 王强业 史广妍 徐月姣 马献珍 中工网记者 孙喜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