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创新工作室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2014年11月26日,经过全国总工会表彰,由毛谦明牵头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了首批97个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之一,这份荣誉属于工作室16名成员,是对他们扎根油田生产一线、运用创新发明解决难题最好的激励和褒奖。截至目前,该工作室共有科技创新成果26项,其中获油田级成果6项,获国家专利6项,成为了企业发展动力强劲的助推器。
    创新工作室取得这样的成绩,秘诀在哪里?毛谦明说,工作室的价值与“弘扬新时代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引领广大职工开展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的精确定位有关系,与“找项目破难题,出人才出成果”两大使命有关系。
    扎根生产现场,才最清楚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就是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原动力。前期为了解决给采油树注脂的难题,工作室成员萌发了研制高压启动注脂泵的想法,白天忙于工作抽不出时间,晚上大家就聚在宿舍内搬出机械制图设计书,现学现卖,从一个螺丝、一截软管开始设计草图。
    没有参照,没有成熟的理论,一切都是从零开始,设备结构怎样布局?驱动方式采取哪种动力?这样的讨论有时一直延续到深夜。半年时间内,毛谦明与工作室的主要成员杨明革、齐炜等人先后提出了23项建议,攻克了7项设计缺陷,研制过程中也遇到了巨大困难,但大家都咬牙坚持了下来。最终高压气动注脂泵在生产现场实现每天注脂16口,效率较人工提升4倍的惊人纪录,这件发明在西北油田引起了轰动,并先后到多家单位交流推广,分享经验。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这次技改创新的成功,充分体现了集体智慧和团队合作的力量,也激发了大家加入热情。从2011年成立至今,创新工作室规模不断扩大,通过统筹规划、软硬配套,为职工搭建了一个良好的自主创新平台。软件方面出台了《创新工作室管理制度》和《创新工作室奖惩管理机制》等软性配套文件;硬件方面为工作室配置了50平方米的“交流培训室”和400平方米“创新操作基地”,集学习研究、实验攻关、成果展示、资料汇集于一体。
    “毛谦明创新工作室”由此走向了发展壮大的快车道,成为了劳模精神的传承地、培养人才的“孵化器”,催生出一批优秀成果和领军人才。成员马梅山先后设计了“一体式的防火罩卡箍”和“法兰缝张开器”,参与了“新式光杆防脱器”的设计研究;有5名成员被聘为厂兼职培训教师, 2名被评为局优秀兼职教师,4名被评为厂优秀兼职教师。毛谦明累计带徒14人次,其中1人获得高级技师资格,4人获得技师资格,培训员工2500余人次。
    自成立以来,毛谦明劳模创新工作室取得科技创新成果26项,其中获油田级成果6项,获国家专利6项,累计创效达5000余万元。毛谦明发明的万泰光杆密封器目前已在中石化各大油田推广,螺旋混配取样器已在塔河油田广泛使用,抽油机皮带轮防护罩已成为新疆各大油田的标准配置。
     敢为人先,创新不止,工作室之所以不断取得成功,源于全体成员责任感的驱使,以及事业心的召唤,激发的正能量形成了团队携手共进、凝聚群体智慧攻克难题的长效机制。并为重大改造项目开展研发、制造、应用,提升项目完成质量和进度,提升职工技能、现场攻关创新、新老技术传承、学习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王鹏飞 黄永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