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4-22 21:36:20
|
查看全部
《差距》这本书出来后,有人说我在“唱衰”中国企业。真是这样吗?事实上,我只不过是想提醒商业社会中创造性的东西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多,将很多暂时的奇迹当成永恒,就会像“文化大革命”那样使我们整个民族付出极大的代价。我所希望的是,在国内这样一个发展极快的商业环境中,人们在关注赚钱之余也能遵从“理”的战略。
致力于成就企业家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英雄,还是致力于建设一个伟大的企业,我觉得这就是一个企业是否有战略的分水岭!
所以,伟大的人很多,但伟大的公司却不多,一时一地成功的企业很多,但能够持续百年的企业却寥寥无几。原因就在于机制只有符合“理”才是真正有效的机制,而对“理”的探索往往是需要付出血和泪的代价的。
我觉得,当一个企业在进行战略规划,无非是在说,我们的行为必须要刻守一个底线,这就是企业增长之“理”――在基本的思维底线是所谓的公平竞争,平等交易,相互尊重等等,而在业务层面无非是对宏观经济与产业变化,对消费者价值的把握!
“道”可以选择,而“理”却只能发现,而所谓的战略规划,无非就是去发现企业在未来能够增长之“理”。有“理”才是真正意义的成功,无“理”的成功终将如过眼烟云,毫无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