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运动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方法。同时还可改善骨皮质血流量、阻止骨量丢失,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同时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素质。但也要注意运动方式。
大负荷、爆发性运动适合年轻人
美国运动医学会所推荐的骨质疏松症预防运动方案是力量训练、健身跑和行走。只要骨骼肌受到足够的拉力和张力,就能产生效果。但不同的运动方式会对不同部 位骨质产生影响。要注意全身整体运动与局部运动相结合,运动量从小到大,循序渐进。同时不同人群应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
25~40岁人 群,应适当采用大负荷、爆发性的训练方式,如跑步、跳跃、俯卧撑、负重蹲、推举哑铃等练习,以达到长时间维持高峰值骨量,避免或减少骨丢失。在跑步时,可 采用负重跑或快速跑,利用综合训练器健身时,可采用中、大负荷或爆发性的运动形式进行锻炼等等,这对保持其骨密度将会大有好处。
40岁 以上的人群,需要以全身有氧运动为主的运动项目,如走、跑交替、登山、跳健美操、打太极拳、做广播操、登楼梯、游泳、骑自行车、打网球、打羽毛球等。也可 有针对性地选择骨折好发部位的专项肌力训练。虽然大负重、爆发力的运动对骨骼的应力刺激大于有氧运动,但是单纯采用此方式会对老年、体弱者的循环系统不 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