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吉林:活着就要创造价值(中国石化新闻网)
18岁,他初中毕业后成为胜利油田一名维修工;32岁,他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33岁,他取得30项革新成果;如今,他刚刚度过40岁生日,取得48项革新成果,其中13项获国家专利。
他,就是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高级技师吴吉林。
2007年11月30日,胜利油田东辛采油三矿34队工人技师吴吉林被确诊患“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医生当时判定,他只有3到6个月的生命期限。
自那天起,他开始生命倒计时。吴吉林为自己制定了一个特殊的考评表,每一天每一时都认真规划,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有段时间,为了解决抽油机减速箱盖板防盗问题,吴吉林药没喝完就撂下碗去查资料;常常偷偷爬起来上网查资料,一折腾就是大半夜。
他带领QC小组花了近一年时间,研制出多功能抽油井增效装置,在100多口油井应用后,泵效平均提升11%。这项成果参评全国QC质量管理评选发布会,最终从217项成果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
“人怎样活也是一辈子,与其让病魔吓倒,还不如鼓起劲来做点该做的事,做点有价值的事。活不出生命的长度,那就活出宽度和厚度。”吴吉林说。
18岁,他初中毕业后成为胜利油田一名维修工;32岁,他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33岁,他取得30项革新成果,正值人生最大有可为的时光,却患上淋巴癌,被医生宣布生命只剩3~6个月;如今,他刚刚度过40岁生日,在与癌症抗争的6年半时间里,取得48项革新成果,其中13项获国家专利。
他,就是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高级技师吴吉林。
一名被淋巴癌折磨得失去生活勇气的小伙儿问他:“怎样才能战胜病魔?”吴吉林后来在日记里坦露心语:“我也不是一个铁打的人,我也时时感受到疾病带来的万般痛苦,但我有一个能够战胜它的法宝,那就是心里总想着创造。”
一份考评表,一段无悔的轨迹
4月18日晚9点半,吴吉林拿起一支黑漆快要磨光的钢笔,郑重地填写当天的考评表:锻炼没能坚持,这一栏画“×”;读书和吃药做得不错,这两栏画“√”;至于创新,他犹豫了一下,似乎不太满意,画了个半对号。
过去6年半,吴吉林每天都用这张表考评自己的生命质量。
2007年10月,得知患上非霍奇金氏淋巴瘤,被医生判定“寿命只有三个月到半年时间”,吴吉林感觉天塌下来了:自己才33岁,在家是顶梁柱,在单位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如果生命从此画上句号,怎能闭得上眼啊!
妻子王春梅眼睛早已哭肿。吴吉林说:“哭能管事的话,我们就一块哭,哭上一个星期。”
短暂的恐惧和绝望后,吴吉林逐渐坦然、镇定下来。他想:“与其让病魔吓倒,不如振作起来做点有价值、有意义的事。”
在北京住院期间,他花90元钱买了一支钢笔,决定用它来记录活在世上的每一天。
回到家,他为自己制定了一份考评表,贴在书房的墙上,规定每天完成四件事:练、读、药、创。
“练”就是在规定时间锻炼身体;“药”就是按时服药,不得中断;“读”就是每天必须看书,学习专业知识;“创”就是搞创新,创造价值。锻炼和吃药,是为了“保命”,读书是为了创新、创造。
考评表上墙,妻子和女儿成了监督员。锻炼、吃药好监督,最难监督的是读书和创新——不是他做不到,而是怕他做过头。
有段时间,为了解决抽油机减速箱盖板防盗问题,吴吉林药没喝完就撂下碗去查资料,常常偷偷爬起来上网翻资料,一折腾就是大半夜。
妻子和女儿对他约法三章:每次看书不得超过20分钟,用电脑不得超过半小时,每晚9点30分必须上床睡觉。
女儿若彤还特别加了一条:如果“违规”,除考评打“×”,每次还要罚两元。4月18日这天,上初中的女儿就从吴吉林这儿“赚”了4元钱。
一味药,一个特殊的法宝
2008年4月6日,距离癌症确诊已过去大半年,看到自己的生命已经超出医生的最大预期,吴吉林在日记中写道:“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假如明天还属于我,我一定会让明天更加充实地度过,让生命留下一段无悔的轨迹,创造自己的价值!!!”
3个大大的叹号,笔痕很深。他说,要像这叹号一样挺立起来,不能倒下。
18岁初中毕业后到油田的吴吉林知道自己底子薄,必须不断汲取知识的养分。一本《采油工程》,他得看4遍以上。“第一遍,除了字,符号基本不认识;第二遍,符号好像开始认识我了;第三遍,我开始认识符号了;第四遍,我终于能套用这些符号了。”
一次刚做完手术,他用虚弱的左手捂着刀口,右手翻着书。书厚,手使不上劲儿,书页翻开又合拢,合拢再翻开。妻子见了心疼得直落泪。
患病以来,吴吉林做了8次手术、20次骨髓穿刺。身高近1.8米、体重75公斤的壮小伙儿,现在瘦得不到60公斤。“过去,看一天书都不累,现在看半个多小时,就像干了一天重体力活儿,两脚轻得像踩在棉花上。”对自己的变化,吴吉林既焦急又无奈。
2011年8月25日,吴吉林准备实施脾脏摘除手术。知道进去手术室可能再也出不来,吴吉林叮嘱女儿:“孩子,你妈妈不容易,以后要好好孝敬她……”又转头对同事樊创明说:“我还有两项革新成果眼看就要完成,资料都在电脑里,请交给厂里……”
两天后,吴吉林再一次睁开眼睛。朦胧中,他看到柔和的灯光和来回走动的白大褂,知道自己还活着,心里那叫一个欢喜:“阎王爷没有要我,还要留下我来搞创新、搞创造!”
吴吉林是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油田首席技能大师代旭升的徒弟。代旭升知道他身体不好,有创新活动一般不通知他,但吴吉林总是不请自到,还常上师傅家请教,代旭升每次都心疼地告诫徒弟“悠着点”。
面对丈夫的常常“违规”,同为采油队技师的妻子既心疼又无奈。在很多人眼里,技术革新费神费力,研制一套新设备、画一张图纸,甚至想通一个创新思路都需要反复琢磨好几个月,但王春梅懂得,丈夫把创新当成了治病的药。
6年半来,吴吉林拖着病痛取得了48项创新成果,加上患病前,一共取得78项成果,其中13项获国家专利。现在,他手上还有3项发明专利和两项实用新型专利正准备申报。
“生病期间,他搞了多少新设备、新技术,创了多少效益,我没有算过,但创新却把他的生命从‘3个月到半年’延续到今天,这个数我天天在算。”王春梅说。
一幅字,一种励志的力量
吴吉林家里最醒目的是电视上方挂的一幅字——“胜利精神”。
2009年初,刚做完肝穿刺手术3周,吴吉林就不顾同事劝阻上了一线。在分析一口油井工况时,他发现抽油泵效率只有25%,如果提高1%,能多采多少石油!
他带领QC小组花了近一年时间,研制出多功能抽油井增效装置,在100多口油井应用后,泵效平均提升11%。2010年7月,这项成果参评全国QC质量管理评选发布会,最终从217项成果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吴吉林为QC小组取名:“胜利精神”QC小组。
领完奖,吴吉林慕名拜访一位当地残疾人书法家。尽管有心理准备,但在开门一刹那,他还是被深深震撼了——那是位四肢仅剩一只手的书法家。
“当你埋怨自己没有鞋子穿的时候,你却发现,有的人连穿鞋子的脚都没有。”吴吉林这样描述当时的震撼。触景生情,他当即请书法家写下“胜利精神”4个大字。
把这幅字挂上墙那晚,他在日记中写道:“阎王爷一天不要我,我就要把这一天活得有价值,活得对得住‘胜利精神’4个字。”
他还在书房门上贴了“自控”两个大字,在书橱等显眼的地方贴着“自觉”“坚持”“顽强”等大字。
他把与“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许振超的合影放在书桌上方,那是2006年许振超来油田作报告时照的,旁边还有许振超为他题的字:“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岗位成就事业。”
“许振超和我师傅代旭升,都只是初中文化,却都取得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只要继续坚持,我也一定行!”吴吉林说,“活不出生命的长度,那就争取活出生命的宽度和厚度!”
最让他兴奋的是,2014年五一前夕被中宣部、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十大“最美职工”,为他颁奖的恰恰是许振超。(记者程强 通讯员姜化明 田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