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重庆市巫山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烟叶质检员谭晓燕,个头高挑,两眼炯炯有神,柳眉弯弯含笑,笑容温和可人。
  不过,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她的眼和手——眼光独到,扫两眼,就能看出烟叶质量情况;手法细致,摸过的烟叶,定级准确无误。
  或许是性格使然,她虽然说话细声而温柔,但给烟叶分起级来却风风火火,而且眼睛里揉不进沙子,对任何烟叶分级质量问题绝不放过,被同事们誉为“烟叶质量守护人”。
  基层打拼,苦练质检本领
  1998年,谭晓燕进入巫山县局(分公司)工作。平时,她在站里上班;收购期间,她便去县烟叶仓库做整选质检工作。
  当时的烟叶生产和现在大不相同,不仅管理粗放,技术人才也十分匮乏。刚参加工作的谭晓燕对烟叶质检一无所知,但她不轻言放弃,更不肯得过且过,整天耗在工作现场摸索烟叶分级的要点。实在搞不懂了,就找老师傅请教。正是凭着这股不服输的拼劲儿,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她就熟练掌握了所有等级烟叶的特点和分级要点,成为烟叶分级的行家里手。
  “学烟叶分级要看,要问,更要靠双手摸。烟农们靠烟吃饭、以烟为生,他们才是真正的师傅。要学会认烟,就要向烟农请教,向他们学真功夫。”在16年的烟叶质检工作中,谭晓燕十分注重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
  而如今,谭晓燕不仅是巫山烟叶质检的“排头兵”,更是单位领导十分倚重的“定海神针”。哪个地方的烟叶收购质量出了问题,领导总是叫上她一起前去解决。
  “不仅要自己检查,还要开展技术培训,让烟农、技术员熟练运用烟叶分级技术。同时,还要注重跟他们相互交流,吸取经验,取长补短。”谭晓燕虽是烟叶分级方面的“技术大拿”,但她并不吝于传技。每到一处,只要检查烟叶质量,她就会招呼烟农、烟技员、分级人员一起来做技术示范,大家亲切地称她为“谭老师”。
  主动学习,不断提升水平
  “基层经验再丰富,要把自己的能力提升到更高层次还需要理论支撑。”谭晓燕深知,要做好烟叶质检不能满足于实际操作,还要注重从理论上找依据。为了开阔视野,她曾三次赴河南郑州学习烟叶分级基础知识,跟同学和老师交流学习经验、心得体会。
  “2007年,第一次听权威专家讲授理论知识,第一次见识全国烟叶,是我学习烤烟国家标准和掌握分级技能的转折点,为我以后参加各类分级竞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谭晓燕说,在她的成长过程中,2007年是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通过深入系统学习理论和不断将理论付诸实践,凭着良好的悟性和不懈的努力,谭晓燕的烟叶分级水平不断提高,成为县里乃至全市的烟叶分级顶尖高手和骨干人才。她所选送的烟叶样品年年被重庆市烟草专卖局(公司)评为优秀样品。
  在质检工作中,谭晓燕一年一个台阶,走得十分稳健:2008年,重庆市第一届烟叶分级职业技能竞赛第6名;2010年,重庆市分级大赛质检组第2名;2011年,重庆市第二届烟叶分级工职业技能竞赛第1名,被授予“全国烟草技术能手”称号。
  勇挑重担,尽显“神女”风采
  “搞烟叶样品制作时,需要把全县4个烟站14个烟点全部跑完。有时候我都累得受不了,这位‘神女’却始终如一地保持着准确的眼光和良好的状态,太厉害了!”一直和她跑收购站点的驾驶员对谭晓燕十分佩服。
  巫山县烤烟收购点多、基础设施条件差、道路崎岖难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于这些不利条件,谭晓燕没有一丝畏难情绪。十几年来,她走遍了巫山县的山山水水、坡坡坎坎。要知道,受交通条件限制,有些站点离县城有五六个小时的车程,往返一次要两三天。
  不仅如此,收购时节烟站工作劳动量大、体力消耗多,而且上班时间长,谭晓燕往往从早上7点忙到下午6点,中午没有休息时间,更没有周末和节假日。作为女同志,不光工作上辛苦,谭晓燕下班回家还得带孩子、做家务,同样的工作她需要付出双倍的努力。
  近年来,巫山县局(分公司)烟叶收购质量管理更加严格,对于收购质量出现问题的地方,按照规定要通报批评。为了通过检查,有些人难免私下给谭晓燕说好话,请质检时“放一马”。“个人私情决不能凌驾于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之上!”每每遇到这种情况,她总是坚持原则,丝毫不肯通融。
  严格无私的质检,让谭晓燕也“得罪”了一些人。当被问及如何看待此事时,她说:“我们搞烟叶质检的,工作永远在第一线,把守的是第一道关,思想觉悟要高、事业心要强、技术要过硬。只要秉持公心,我相信大家最终都能够理解。”
  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这位“神女”的心声。 (郭保银 严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