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4-23 23:04:49
|
查看全部
创造良好的机制 激发创新的动力
面对企业日常生产这么多现实而又具体的工作,如何才能创造好的机制,激发员工创新的动力呢?
在经历一番基层调研后,我们得到了答案。我们不搞华而不实的名堂,不脱离生产实际,就从合理化建议——公司持续多年的最切近职工群众的、最简单创新工作抓起。为了获取更大的创新效果,兼顾公司这两年持续开展的现场提升工作,我们锌业三厂给这项工作冠以持续改善奖的美名,并大大拓宽了获奖范围,降低了获奖门槛。动态设立分厂科技攻关小组,针对生产中存在的系统性问题进行攻关;围绕创新创效,突出小、实、活、新的特点,激励广大员工积极参与这项意义深远的创新改善大潮。
持续改善奖涵盖了从生产现场改善到装备改善、技术工艺改善、操作方式改善和管理方式改善等与生产紧密结合的每一个环节。我们规定,除了重复的改善建议不奖励以外,每提出一个持续改善建议,不论技术含量高低,最低每条奖励5元起,最高1000元封顶!而且可以单独提创意也可以合伙完成。
持续改善奖的推出,有一段时间冷清。广大职工都以为,这是公司的合理化建议改头换面了。再加上公司恰好在这期间,出台了有关公司层面获奖的合理化建议限制条数、每条建议参与人数的规定。基层职工有些误解,有些人产生抵触情绪。鉴于这种现象,我们推动三个科技小组,针对生产系统的小问题,进行创新攻关。生产厂根据攻关实施效果,立即兑现奖励,攻关失败的,也有提议奖,并张榜公布。同时,在支部会上发动党员,带头参与持续改善创新活动。有的老工人、老党员不会写字,通过口述,其他工友代写了改善建议。口述人和代写人都获得了奖励。
在季度末,我们把所有持续改善建议,分类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评奖,评奖结果用大红喜报在生产科门前公示。这一系列的措施,终于让一线职工看到了生产厂的持续改善奖,原来是动真的。广大员工都行动了起来,脑子快的提想法,能写会画的付诸实施。一份份来自基层第一线的改善建议,源源不断地送了上来。设备改善建议、操作改善建议、流程改善建议,甚至还有整个系统完善的建议。这一封封或简单或复杂,或图形或文字的建议,成为我们创新的巨大源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