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69|回复: 0

大学生川藏骑行翻越14座大山

发表于 2015-4-25 16:12:4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U12008P1T1D31759123F21DT20150425112922.jpg

队员们在骑行路上。受访者供图
  7个即将毕业和刚刚毕业的工科男生,将自己翻越西藏14座海拔4000米以上大山的47天骑行经历搬上了大屏幕,火速成为同龄朋友圈的“网红”。
  车队队员自称“葫芦娃”
  2011年,广东工业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大一男生赖君豪在网上看到军训教官骑着没有变速挡的二八大杠自行车游走拉萨、尼泊尔的视频后,萌发了毕业旅行骑行去西藏的想法。怕自己反悔,2013年10月,赖君豪用2000多元买下了第一辆山地车,此后陆续有队友加入,也有女队友退缩,直到去年6月,车队的7人队形终于稳定下来。“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7朵花儿。”他们把车队名字想好了——“一支车队”,自称“葫芦娃”。
  在集结7个“葫芦娃”期间,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几个大男孩从花城广场集合,穿过夜色,骑向大学城进行15公里“拉练”。“葫芦娃”们给自己定了位——要做全国首支骑摄进藏的大学生纪录片团队。为此,他们不仅准备了单反,还花了近万元淘回来一套航拍器材。这些钱,都是他们做家教、派传单挣来的,或者几百几百借来的。
  途中也曾一起抱头痛哭
  去年6月29日,“葫芦娃”们从广州坐30个小时火车到成都;7月3日,“一支车队”成员们每人驮着30斤行李和器材,向西藏驶进。
  海拔4298米的折多山是车队第一座需要“攻下”的大山。然而,爬坡那天,大雨倾盆、浓雾密布,山路能见度只有几十米,队长赖君豪的全身起了风疹、拉练时落下的膝盖旧患发作……坚持全程“不推车、不搭车”的队友们好不容易骑上了山顶。然而,还没松口气,一位队友不久后即因持续多日高原反应中途退出骑行。
  在等待队友好转的几天里,“葫芦娃”们上山采风、航拍全景,还遭遇了一次“坠机”事件——航拍器气流掉进附近一座寺院,所幸零件只是散落还能重装。看到彼此灰头土脸,“葫芦娃”们都笑得很欢快。
  然而,几天后,几个大男生却在山上抱头痛哭起来。原来,在翻越两座4000米以上大山时,新入队的队友罗锦伟因为不适应漫长的上坡,双腿病情发作,跟不上大部队。傍晚越来越近,目的地却还有40多公里。眼见雨越下越大,夜色越来越黑,队友们只能向这“耻辱”的40公里妥协,抱着哭成一团。
  这些笑与泪,都记录在了队员们的手机、单反镜头中。
  众筹3万元办成首映会
  回到广州后,他们用了半年时间,将47天的骑行剪辑成40分钟的纪录片,片名为《翻山越岭遇见你》,要在毕业前举办一次首映会,并通过众筹的方式解决经费——赞助10元,纪录片片尾谢幕时给予特别鸣谢;赞助58元,另上附上《翻山越岭遇见你》首映礼门票和纪念版明信片;赞助500元,“金主”将成为“梦想合伙人”出现在纪录片片头……两周后,首映会所需的30048元全部到位。
  4月19日,穿着统一队服的“葫芦娃”站上了有400名“众筹”观众的首映礼舞台。当47天旅途里遇见的人和风景出现在大屏幕上,有的“葫芦娃”泪崩了。
  “这就是我们这一站的终点了。我们的目的很单纯,就是想看看自己能不能做成这一件事情。”赖君豪说,现在有的“葫芦娃”去深圳创业,有的“葫芦娃”回到岗位继续搞设计,而自己则为出国读研苦练英语。
  南方日报记者 赵琦玉
  实习生 韦娟明
来自:南方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